玩酷网

为册封万岁,杨秀清做了充分准备,却忽视了一个人。杨秀清心思缜密,但智者千虑,必有

为册封万岁,杨秀清做了充分准备,却忽视了一个人。杨秀清心思缜密,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想到陈承瑢关键时刻倒戈。 1856年9月,北王韦昌辉率3千精锐星夜兼程赶回京师,行动干脆利索。杨秀清猝不及防,成为了输家,东王府上下被屠戮殆尽。 天京事变,杨秀清输了,输得一塌糊涂。东王九千岁杨秀清,足智多谋,手握政、教、军三大权力,是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 那么,杨秀清为何是输家呢?为了册封万岁,杨秀清做了充分准备,却忽视了陈承瑢,结果一败涂地,一家老小栽在韦昌辉手里。 1856年,杨秀清力排众议,把翼王石达开从江西战场调回来,与燕王秦日纲联手,一起摧毁江南大营,向荣逃到丹阳时急火攻心而死。 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被摧毁,杨秀清解除了长达三年的天京之围,威望达到了极点。此时,杨秀清动起了当万岁念头。 万岁,天王洪秀全的专属,杨秀清是东王九千岁,少了一千岁。杨秀清看来,洪秀全没啥贡献,能力也不行,凭什么当万岁。 金田起义以来,杨秀清负责军政事务,把太平军带到江南,这才有太平天国的今天。杨秀清自认为功劳显赫,册封万岁才能对得起自己。 杨秀清毕竟是臣子,册封万岁无疑是挑战洪秀全的权威,势必遭到强烈反对,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诸侯王,他们未必服从自己。 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都是手握重兵,太平天国绝大多数军队都在他们三人手里。 尤其是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家族背景强大,兄弟、侄子能人众多,硬实力太强。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上游的城池,几乎都是韦家、石家打下来。 如何才能顺利册封万岁呢?杨秀清进行精心布局,做好了准备,他自认为万无一失,却忽视了陈承瑢这位亲信。 天王洪秀全,徒有虚名,对付他并不难,洪秀全连直属武装都没有。如此,杨秀清把目标对准了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这三位诸侯。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但从未出现诸侯王全部离京的情况。江南大营被摧毁后,杨秀清以追击残敌,增援上游为由,把他们全部派出去。 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都在外地打仗,天京就是杨秀清的天下,没人能挑战他。要知道,天京卫戍权掌握在东王手里,天京的兵马是东王的人。 诸侯王在外地打仗,杨秀清认为自己完全控制了天京,便对洪秀全发起挑战。 杨秀清以“天父下凡”为理由,让洪秀全前来东王府听天父训导。洪秀全很恼火,但毕竟是“天父”的意思,也不敢怎样。 来到东王府,洪秀全才知道,杨秀清居然想让自己册封他万岁,且杨秀清的后代也是万岁,无疑是想取而代之。 洪秀全人在东王府,天京城也是东王的人镇守,洪秀全身不由己,只能答应册封万岁,却要求给他一个月时间准备,在东王生日那天举行典礼。 一个月,可以改变太多事情,但杨秀清依然答应洪秀全。杨秀清看来,天京已经在自己掌控之下,没有自己的命令,谁都不能轻易离开京城,更别说回来。 杨秀清有充分理由相信洪秀全奈何不了他,就算想调兵回来勤王也行不通。因为,使者压根离不开京师,洪秀全无法与外地诸侯取得联系。 退一步讲,就算洪秀全使者离开京城,让外地诸侯回来勤王,杨秀清也不害怕。天京在自己掌握之下,天王也在自己手里,外地诸侯回来就是“谋逆”,可以轻易消灭。 客观看待历史,杨秀清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顺利册封万岁。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都在外地,天京又是东王的天下,谁能阻止东王呢? 杨秀清很自信,他相信自己册封万岁已经没啥悬念。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杨秀清还是忽视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陈承瑢。 陈承瑢。英王陈玉成的叔叔,东王府首席文官,杨秀清处理军政事务都靠陈承瑢,故而陈承瑢可以随意与洪秀全往来,就当时是执行公务。 杨秀清从未防备陈承瑢,他认为陈承瑢是自己的人,却不知道陈承瑢早已跟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诸侯王站在一起。 牧马人事件中,杨秀清小题大做,当众杖责陈承瑢一百大板。陈承瑢是读书人,受不了这种委屈,且陈承瑢与秦日纲、黄玉昆情同手足,他无法容忍杨秀清。 陈承瑢不支持杨秀清,就注定东王会失败,杨秀清的一举一动陈承瑢都了如指掌。再则,杨秀清的命令都是通过陈承瑢传达,故而陈承瑢可以从容应对。 没有陈承瑢帮忙,洪秀全的使者无法离开京城,外地诸侯也不知道何时回来勤王。没有陈承瑢帮忙,韦昌辉、秦日纲军团也无法入京,成功躲开东王卫兵的眼线。 韦昌辉冲入东王府的那一刻,杨秀清知道他已经输了,至于为何输,杨秀清却不明白。陈承瑢不支持杨秀清,关键是杨秀清不会笼络人心,连自己人都不会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