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美国豆农的采访,给我看乐了。 他说,你们中国人太坏了,怎么不买我们家大豆了! 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大哥问得,就好像我楼下卖了十年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有一天指着我的鼻子说:“小伙子,你吃了我十年煎饼,有感情了!从今天起,一个煎饼卖你50,你还得天天来买!” 这豆农大哥怕不是真把国际贸易当成自家菜园子,想摘就摘、想涨价就涨价?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公平合理,哪有强买强卖的道理。中国人又不是专给你美国大豆“养老送终”的,价格不合适、政策不对路,换一家买再正常不过。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某些人一边嚷着“市场自由”,一边又指望别人必须一直买他的账。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每年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但这不代表我们就签了“终身合同”,更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涨价、制裁甚至贸易战背后的不公平待遇。 国际贸易不是情分,是本分。价格、质量、政策,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生意就可能做不下去。中国人讲感情,但我们也讲道理。你涨价可以,我们换供应商也可以;你加关税可以,我们转向巴西、俄罗斯进口大豆也可以。很公平。 还记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刚开始时,美国大豆价格一度暴跌,库存堆成山。不是我们“变心”,是有些人先变了脸。市场规律就摆在那儿:没有谁离了谁活不下去,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那位豆农大哥委屈的表情确实让人有点心疼,但话说回来,问题根源在哪儿?是不是该问问某些人,为什么非要打破原本稳定的贸易关系,把农业也拖进政治的牌局?农民不易,但中国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我们愿意买,是因为你物美价廉;我们不买,也绝不是故意刁难。市场就是这样真实甚至残酷。今天能合作,我们举杯;明天谈不拢,各自转身。这才是国际生意该有的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