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秦皇岛市通过四个首创机制,即建立管理专家库、建立放归协作机制、建立疫病防控主动预警机制、制定涉案动物救护放归标准,有效破解了野生动物保护执法鉴定难、涉案动物放归不规范等难题,全力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屏障。
建立管理专家库制度。为解决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中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士稀缺和本地没有专业的野生动物司法鉴定机构等难题,秦皇岛市在河北省率先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主要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协会的专家学者和行政机关技术人员。管理专家库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已协助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大量咨询意见并出具野生动物认定意见50余份,提高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缩短了案件办理周期、节约了案件办理成本。
建立放归协作机制。为解决涉案活体野生动物安置问题,秦皇岛市林业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建立执法司法涉案活体野生动物放归救护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就物种鉴定及信息共享、证据固定、证据移送、放归救护、跨区域协作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实现了符合条件的涉案活体野生动物可以在第一时间(最快3天以内)重归自然的目标,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立疫病防控主动预警机制。针对鸟类跨国界迁徙的实际情况,秦皇岛市林业局与秦皇岛海关创新合作,指导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和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联合建设河北省首个“野生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监测站”。依托监测站,秦皇岛市通过取样检测,收集采样野生鸟类数量超过1700只,在排查禽流感疫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防控、早期预警,织密了野生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出台涉案动物救护放归标准。今年1月9日,秦皇岛市地方标准《涉案陆生野生动物救护放归自然指南》发布,内容涵盖涉案野生动物在救护和放归自然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内容、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以及救护、放归、处置操作流程,为科学、合理救护放归涉案野生动物,使其能够尽早、安全地重归自然,提供了解决方案。
据了解,秦皇岛是地处东北亚与东亚过渡地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栖地。截至2024年,全市已发现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515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508种。
下一步,秦皇岛市将巩固深化四个首创机制工作成果,持续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模式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让生态成为秦皇岛最为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