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科书式处理卫生巾起哄事件!”河南周口,班里女生卫生巾掉落被男生嘲笑。班主任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教育课。而这个班级是七年级学生,因在上课前,有名女生掉落一个未使用的卫生巾,结果被班上一些男生看到,就踩踏起哄。 在河南周口的一所中学里,七年级学生记住的不是某道数学题的解法,也不是语文课文的段落,而是班主任用十分钟讲的一堂 “课外课”。 这堂课没课本、没板书,却让班里起哄的男生红了脸,让委屈的女生松了眉,连网友都忍不住说:“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事情的开头,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课间。 上课铃还没响,女生从书包里掏练习册时,一包未拆封的卫生巾不小心滑出来,掉在地上。 周围三个男生先围了过去,看清是什么后,其中一个立刻夸张地往后退,嘴里嚷嚷着 “这东西怎么掉这儿了”,另一个干脆抬脚踩了上去,还有人跟着笑,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全班注意到。 女生僵在原地,手紧紧攥着书包带,脸从耳朵红到脖子根,蹲也不是站也不是,眼睛盯着地面,连呼吸都放轻了。 班主任推门进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幕。她没像往常那样喊 “安静准备上课”,也没直接指着男生批评,而是先走到围观的男生身边,轻轻摆了摆手让他们回座位。 接着,她弯腰捡起地上的卫生巾,从讲台上抽了张纸巾仔细包好,转身扔进教室后面的垃圾桶。 整个动作很自然,没有一丝嫌弃,就像捡起一张掉在地上的草稿纸。 原本有点嘈杂的教室,因为她这个举动,瞬间静了下来,刚才踩东西的男生坐得笔直,眼神不敢再乱瞟。 等大家都坐好,班主任把教案放在讲台上,开口说:“今天先不上课本内容,咱们聊个比知识点更重要的事儿。” 班里同学都有点意外,尤其是那几个起哄的男生,身体不自觉地绷紧了。 班主任没绕弯子,直接讲起了生理知识:“你们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妈妈肚子里有个叫子宫的地方,就像给宝宝准备的小宫殿。” “每个月,这个宫殿都会为可能到来的小生命做准备,要是没等到,里面的内膜就会脱落,混着血排出来,这就是女生的月经。” “而卫生巾,就是女生来月经时必须用的东西,跟你们用的橡皮、笔记本一样,都是日常用品,没什么好笑的。” 没讲复杂的术语,也没刻意严肃,可班里没人说话,连平时爱走神的学生都听得认真。 那几个之前起哄的男生,头慢慢低了下去,有的还悄悄攥紧了拳头。 课后,这三个男生主动找了班主任,说想跟那个女生道歉。 班主任没让他们当众认错,只说:“你们每人写几句话,说说如果自己是那个掉卫生巾的女生,当时会是什么心情。” 有个男生在纸条上写:“我踩的时候觉得好玩,现在想想,她当时肯定特别委屈,换作是我,早就想哭了。” 班主任把这些纸条悄悄拿给女生看,女生看完后,紧绷的肩膀终于松了下来,眼眶里的红血丝也淡了些。 后来有学生说,从那以后,班里再也没人拿卫生巾开玩笑,有女生来月经不舒服,旁边的同学还会主动递热水、借纸巾。 其实这种事在学校里不算少见。 之前网上就看到过浙江一所初中的事儿,有个女生因为痛经趴在课桌上,脸色苍白,旁边的男生不仅不关心,还小声议论 “她就是不想上课装病”。 班主任知道后,没批评人,而是用晚自习时间开了节生理课,放了妈妈孕育宝宝的短视频。 看完视频后,那些议论的男生主动找女生道歉,说以前不知道女生来月经会这么难受。 还有广东的一所小学,有学生发现厕所里的卫生巾被人用马克笔画了图案,老师没查是谁干的,而是组织全班讨论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是别人需要的,不能随便糟蹋”。 从大家每天用的铅笔、水杯,聊到女生用的卫生巾,最后有个男生主动站起来,承认是自己画的,还跟老师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反观有些家庭,要么从不跟孩子提这些生理知识,要么觉得 “月经是丢人的事”,导致孩子从小就对正常的生理现象有误解。 之前有网友分享,自己来月经肚子疼的时候,上小学的儿子会主动煮红糖生姜水,还会收拾客厅,就是因为家里从小就跟他讲这些,让他知道月经是正常的事,所以才会心疼妈妈。 再说回周口这个班主任,她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把这件事当 “小事” 糊弄过去,也没让犯错的学生下不来台。 她借着一个意外,把 “尊重” 两个字,用学生能听懂的方式讲透了。 就像那个男生递橡皮的小动作 —— 事情过去后,女生回座位时,之前踩过卫生巾的一个男生,没说话,只是悄悄把自己的橡皮推到了她桌子边。 没华丽的辞藻,没严肃的批评,可这堂十分钟的课,比很多课本知识都记得牢。 有时候教育就是这样,不是讲多少大道理,而是在遇到事的时候,用对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怎么尊重别人。 这大概就是大家常说的 “育人” 吧,比教多少知识点都重要。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