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开国中将成钧在妻子周月湘去世后再次结婚,没想到,这次结婚没能得到大家的祝福,还引来了不少的非议。因为成钧娶的不是别人,而是周月湘的妹妹周月茜。虽然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岳父却感到很高兴:“长女逝,次女继,两女一婿,甚好甚好!” 成钧和周月湘的缘分,跟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浪漫完全不一样,那是在革命火海里烧出来的情分。周月湘不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跟着组织干工作,成钧在前线带兵打仗,她就在后方搞后勤、管伤员,有时候还得背着药箱往火线附近跑,俩人一个守前线一个撑后方,心里都把对方当成了最靠谱的依靠。 1955年成钧评上开国中将的时候,一家人刚过上安稳日子,谁都没料到,没过多久周月湘就因为长期积劳患上重病,1956年初就走了。成钧那阵子整个人都蔫了,白天在空军部队忙组建工作——当时他正负责空军的作战训练体系搭建,一堆事等着拍板——晚上回家推开家门,看着三个没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才4岁)抱着妈妈的照片哭,他连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蹲在地上陪着孩子掉眼泪。 周月茜就是这时候主动找上门的,她比周月湘小5岁,之前一直在地方上做妇女工作,姐姐走了以后,她看着姐夫又忙工作又顾孩子,家里乱得不像样,干脆收拾行李搬了过来。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先给孩子穿衣服、做早饭,送完孩子上学再去买菜,晚上等成钧回家,桌上准有热乎菜,孩子也早就被哄着做完了作业。 周围人慢慢就开始说闲话了,有的说“这成将军怎么能娶小姨子”,有的说“周家这是故意把俩女儿都嫁给他”,这些话传到成钧耳朵里,他没辩解过一次,因为他知道自己对周月茜的感情,不是一时冲动,是看着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看着她对孩子比亲妈还上心,才慢慢动了心。 最关键的是岳父的态度,老人家当时都快70岁了,经历过旧社会也跟着女儿女婿见过革命的风浪,他根本不在乎旁人怎么说。有次邻居拐弯抹角问他“您就不觉得这事不合适吗”,老人家直接摆了摆手,说“我大女儿走了,成钧没扔下孩子不管,我小女儿愿意照顾这个家,俩孩子能好好过日子,这有啥不合适的?”这话一出来,不少议论的人反而没话说了。 其实在那个年代的革命家庭里,这种事真不算少见,大家更看重的是责任和担当,不是那些老掉牙的规矩。成钧后来跟周月茜一起过了四十多年,俩人从没红过脸,孩子们长大以后,提起这个继母,都说是“比亲妈还亲的人”。那些当初说闲话的人,看着他们一家人过得和睦,后来也都闭上了嘴。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