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突然宣布 ! 2025年9月19日,财联社消息,欧盟对华烷基磷酸及其钠盐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委员会于昨日正式公告,应德国企业LANXESS的申请,决定对中国出口的烷基磷酸及其钠盐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主要用于工业领域。 这东西听着挺专业,其实到处都是,防火的材料里有,日化产品里也有,工业上根本少不了,好多工厂跟品牌都得用这个。 德国公司一出手就不一样,朗盛这个牌子在化工圈子里谁不知道,他们举报了咱们的产品,欧盟那边就开始走程序,这一查下去少说七八个月才有结果,国内的厂子们心里都吊着一块石头,都在等最后的消息,看看到底要怎么弄。 大伙别觉得这事儿离自己远,好像只是工厂老板该操心的。你家里洗水果用的洗洁精、擦灶台的清洁剂,里头可能就有这“烷基磷酸及其钠盐”;装修时工人刷的防火涂料、家里装的消防器材,也得靠这东西提性能。它不是什么能吹上天的高科技,但就是工业里的“基础款零件”——缺了它,好多日常用品要么做不出来,要么成本得往上涨。现在欧盟一卡脖子,最先受影响的就是那些靠出口活下来的小厂,尤其是江浙沪、广东那边,好多厂子就百十号人,一年赚的钱里,有一半都得靠欧盟的订单撑着。 朗盛这步棋,说穿了就是“打不过就找规则帮忙”。在化工圈子里,朗盛确实是老牌子,技术和渠道都占优势,但这些年咱们中国化工企业追得太快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咱们的产业链越做越全,工人手艺也练出来了,同样质量的烷基磷酸,咱们的出口价能比朗盛低一成多。欧盟的客户又不傻,自然愿意选便宜又好用的,朗盛的市场份额被挤了,不想着怎么降成本、提效率,反而跑去欧盟告咱们“倾销”,这不就是借着当地的保护政策,把中国产品往外赶嘛? 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些小厂的处境。七八个月的调查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小企业来说,就是熬不起的“生死线”。客户那边肯定要慌啊——万一最后欧盟判个高额反倾销税,现在订的货到时候得多掏钱,人家干脆就转单去印度或者东南亚的厂子了。那些地方的产品质量未必有咱们的好,但架不住人家暂时没“调查风险”。厂子这边呢,不仅要担心订单跑了,还得凑钱找律师、整理一堆证明材料,证明自己没“低价倾销”。有个开厂的朋友跟我吐槽,这几天天天盯着电脑看欧盟的公告,晚上跟客户打电话解释,嗓子都哑了,连吃饭都没胃口,就怕厂子撑不过这波。 其实欧盟不是第一次这么对中国企业了,之前光伏、钢铁、机械零件都被调查过,本质上都是“贸易保护”的老套路。咱们的产品明明符合国际质量标准,价格低是因为产业链完善、生产效率高,不是靠“低于成本价甩卖”。但欧盟那边往往偏向本土企业,调查程序一启动,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先给中国企业设道坎。这不仅坑了咱们的厂子,其实也坑了欧盟的老百姓——以后他们买洗洁精、防火材料,可能要多花不少钱,用的还未必有咱们的产品好用。 当然,咱们的厂子也不是只能坐着等结果。该维权的得好好维权,把自己的生产记录、成本明细都整理清楚,跟欧盟讲明白道理;同时也得赶紧找新路子,比如往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推产品,或者跟国内的日化品牌、建材公司加深合作,把“出口转内销”的路走通。只是这些都需要时间,不是一两天能见效的。说到底,贸易里没有真正的赢家,靠打压别人保自己,最后只会让整个行业的发展变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