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海聚英才”第二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创智学院举行,36个项目获奖。这项赛事依托上海高校学科优势,设置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科技金融、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与产业创新等6条赛道,引导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投身创新创业,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养青年人才。
“海聚英才”第二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今天举行。
记者发现,一些获奖项目团队在赛事主办方推动下,已走上创业道路。同济大学本科生梁耘梦和同学们研发出“AI驱动智能农机”后,创立了上海农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的天使投资,还拿到了上海青浦区蒙田科创农场的订单。“我老家在山西农村,对传统农机的痛点有所了解,所以想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对农户更友好的智能农机。”梁耘梦说。有了这个创新点子后,学设计专业的她与车辆工程、机械制造、计算机、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同学们组建了团队。他们调研后,摸清了传统农机的种种缺陷,如底盘灵活性差、装备零散化、能源消耗大,提出“N台种植车辆+1套软硬件”的精准设施农业解决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他们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制出一款适应全地形的智能农机。它搭载了四轮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和Chrono农业环境仿真系统,具有耕种、植保、除草等多种功能,一天能种植200亩地,效率是传统人工种植的3倍。这款农机由AI大模型驱动,在复杂的农田场景中,可以像有经验的农民那样做出准确决策,实现农田作业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同济大学本科生团队研发的一款智能农机
获得大赛创意组一等奖后,这个同济本科生团队对创业的信心更足了。他们受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参加了“海聚英才”专家讲座和路演活动,学习科技前沿和企业管理知识,并与投资人等专业人士交流。上海市科创委介绍,这项赛事实行全链条扶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为参赛项目提供天使投资,国泰君安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定向扶持;大赛主办方推荐18强项目进入“海聚英才”全球赛事,联动黄浦区、金山区提供最高200万元的企业落户资金和孵化空间。获奖项目还能优先申请创投基金或担保贷款,并享受利息补贴。
“海聚英才”第二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
去年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至今,已有80%的获奖项目获得融资。今年第二届大赛也已促成多家企业融资成功,推动大学生走上了创业道路。与去年相比,今年大赛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来自国外高校的项目占比达10%,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19所海外名校。主办方还建立了国际化评审机制,邀请跨国企业高管、国际创投机构专家和院士组成评审团,为参赛项目的技术前瞻性和商业化可行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