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阅兵后给特朗普的“终极忠告”:中国若取代美国,对美绝非好事,背后藏着美国精英的心病。 年逾古稀的克林顿,在中国阅兵式后给特朗普留了一句“忠告”-“希望有那么一天,中国强盛到可以取代美国,但那一天对美国不是好事。”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克林顿心中的一丝不甘,也道出了当今美国精英心中的一个结。 克林顿和特朗普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逻辑。前者代表全球化精英,后者代表美国优先,两者在价值观上不谋而合,认为无论美风格如何变化,根本利益永远是美国第一。然而这两种执政逻辑都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反而将美国自己斗得不可开交,让中国有了喘息之机,从而得以更快发展。 说起克林顿,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彼时,克林顿迫切希望通过软实力改变中国,以至于在推动其加入WTO时,他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是由于他的“宽容大度”,让中国有了借美国发展的机会,并且这一发展势头至今未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 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开启对中国的“修理”模式,以关税为刀,以制裁为枪,试图用硬实力逼迫其改变过往。这种过往正是克林顿担心的“那一天”——中国强盛到可以取代美国。特朗普没有阻止这一发展趋势,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如今的美国,在对中国的政策上已然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制裁,企业不敢做生意;不制裁,民众不满。根源还是特朗普当初做法的极端,透支了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战略耐心。 克林顿之所以能在阅兵式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是看到了特朗普做法的无奈,“忠告”变成了“忠诫”;另一方面则是对体面和规则的坚持。不管怎样,这两位总统都已经成为历史。 只是,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死循环还在继续,当下的执政者又会拿出怎样的应对之策?是跳出过往的思维定式,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中国的崛起之路,又会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还是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