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之选战一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郝龙斌一宣布参选,这2025年的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基本就没悬念了,说是提前结束真不算夸张。 毕竟国民党选党魁跟台湾地区选领导人不是一回事,不是全台湾民众拿着选票说了算,得是有资格的国民党党员投出来的,而党员投票的逻辑,从来都绕不开党内那套盘根错节的规矩。 国民党那圈子里的门道,比巷口老酒家的酒局还讲究人情世故,尤其是挥之不去的酱缸文化、山头文化,早把选人的潜规则刻进了骨子里。 现在敢站出来的候选人里,也就罗志强、张亚中、郑丽文、郝龙斌这四位能称得上有分量。 可这四位一摆出来,阵营其实很清晰——张亚中、郝龙斌是熬出头的老一辈,郑丽文、罗志强算是中生代里的新锐。 但在国民党想坐党魁的位置,中生代先得跨过“资历”这道坎,偏偏山头文化最吃“论资排辈”这套,你没在党内派系里滚打个几十年,没攒下足够的人脉和人情,就算能力再亮眼,也难入那些老党员的眼。 别以为党员投票是看谁的政策好,在国民党的生态里,“熟人面子”比什么都管用。 郝龙斌他们这些老一辈,在党内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哪个山头里没几个称兄道弟的伙伴?哪个基层支部没受过他派系的关照? 党员们投票时,想起的可能不是谁的口号喊得响,而是当年郝龙斌帮自己的派系争取过资源,或是在某次党内纷争里卖过人情。 这种沉淀下来的人情债,可不是中生代靠几场演讲就能补上的。 再说那些山头的领头人,他们手里握着不少党员的选票导向,自然更愿意支持“自己人”。 郝龙斌在党内的根基摆在那儿,跟各个派系的磨合早就到位了,选他当党魁,大家都能在后续的资源分配里捞到好处。 可中生代不一样,罗志强、郑丽文要是上来,保不齐要动一动旧的利益格局,那些山头老大们可不愿冒这个险。 与其支持一个未知数,不如选个知根知底的老一辈,这才是国民党圈子里最实在的算计。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郝龙斌一参选,其他候选人的空间就被挤没了。 张亚中虽是同辈,但论人脉铺开的广度,还是稍逊一筹;中生代俩位更是没机会撬动老一辈的基本盘。 党员投票那点心思,早就被山头文化和人情世故框定了,就算还有人没正式表态,心里的秤早就偏向郝龙斌了。 所以这选战提前结束,根本不是什么意外,就是国民党的老规矩在起作用。郝龙斌占了辈分和人脉的便宜,又踩准了党内选人的套路,中生代拼不过,其他对手也没他那根基。 等真到投票的时候,无非是把早就定好的结果走个过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