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导盲犬“芬迪”的状态是不会骗人的,这趟泰山行值不值一目了然。 ​刷到视频里芬迪陪

导盲犬“芬迪”的状态是不会骗人的,这趟泰山行值不值一目了然。 ​刷到视频里芬迪陪主人爬泰山,全程淋雨没防护就算了,爬台阶时,芬迪以为这是障碍物想用自己的身子提醒主人,可主人拿着盲杖把它拨开,催着它往上走。 ​好不容易等到中途休息了,想着能歇会喝点水,但盲人夫妻只顾着自己喝水,芬迪却没水喝,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眼神里都是疲惫,看着就让人心疼。 ​要知道导盲犬并不是普通宠物,大连基地每年就毕业35只,全国才239只。从小被志愿者寄养,学服从命令,训练好几年才能上岗,每只都花了不少时间和钱,是给盲人保障生活用的,不是拿来爬山消耗的。 ​而且爬山对狗狗的关节特别不友好,很伤狗狗的膝盖,泰山那么高,人爬上去都得累的不行,别说一只全天要工作的导盲犬。 你看视频里芬迪的毛被雨水打湿后贴在身上,走一步都显得沉,耳朵也耷拉着,完全没了平时引导主人时的精神劲儿。它哪懂什么“登高望远”,只知道主人要往上走,就跟着一步一步挪。遇到台阶时,它停下脚步用身子挡在前面,那是刻在训练里的本能——它怕主人踩空,想提醒这里有障碍。可主人手里的盲杖一下就把它拨开了,催着“快点走”,你说芬迪那会儿会不会懵?它可能还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明明是想保护主人的。 中途休息的凉亭里,主人俩拿着水瓶你一口我一口喝着,芬迪就蹲在旁边,尾巴轻轻扫着地,眼睛盯着水瓶的方向。它不是不渴,从山脚爬到半山腰,淋着雨走了那么久,舌头早就伸出来散热了。可没人想起给它倒点水,哪怕是瓶里剩下的一口也好。有网友截到芬迪那会儿的眼神,没有委屈的叫,就是安安静静看着,那种疲惫里带着点讨好的样子,谁看了不揪心?这哪是工作伙伴,倒像个被随手使唤的工具,用完了就扔在一边。 再说导盲犬这事儿,不是随便拉条狗训练几天就能上岗的。大连那个导盲犬基地,志愿者要先带着小狗生活一年,教它适应人类社会的声音、车流,还要培养信任感;之后再送到专业基地,练定位、避障、识别红绿灯,光是“走直线不偏离”这个简单动作,就得重复上千次。一只导盲犬从出生到上岗,至少要花3年时间,投入的成本超过20万。全国才239只,平均到每个省还不到8只,每一只都是“稀世宝贝”,是帮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过上正常生活的“眼睛”。可芬迪呢?它的“眼睛”功能没被好好用,反而被拉去爬泰山,这不是浪费,是糟践。 还有狗狗的关节问题,咱们人爬泰山都得拄着拐棍,爬完第二天腿酸得下不了床,更别说狗狗了。它们的膝盖骨比人脆弱多了,泰山的台阶又陡又密,每上一步,狗狗的前腿要承受全身重量的1.5倍,后腿更是要扛2倍。长期这么爬,很容易得髌骨脱位、关节炎,严重的可能以后都站不起来。芬迪是要陪主人走十几年的,现在就这么透支它的身体,以后真要是关节坏了,主人怎么办?芬迪又该怎么办? 有人说“主人看不见,可能没注意到芬迪的状态”,可看不见不代表不用心。真正依赖导盲犬的人,会把狗狗的呼吸、脚步轻重都记在心里——芬迪喘气变粗了,就是累了;脚步慢了,就是想歇了。这些细节不是靠眼睛看,是靠相处久了的默契。可这对夫妻显然没把这份默契放在心上,他们只想着自己要爬上泰山,要拍视频留念,却忘了身边这只淋雨、口渴、关节疼的狗狗,才是帮他们完成这趟行程的关键。 导盲犬不是宠物,也不是“登山道具”,它是视障人士的“另一半人生”。你怎么对待它,其实就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活。芬迪的状态不会骗人,它的疲惫、口渴、小心翼翼,早就把这趟泰山行的“不值”写在了脸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