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接娃,老师队伍里多了张新面孔,是个黑人老师。我脑子嗡的一下,当场就决定了:明天就办退学。今天接娃突然发现队伍里多了个黑人老师,我当场决定:明天就退学!别跟我说歧视,我只知道手机刷到的外教负面新闻太多了——骚扰、涉毒,哪怕概率只有万分之一,落到我家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学费必须退,家长群立刻退,这风险我赌不起!有人说我格局小?为人父母,孩子的安全就是我最低、也最高的格局!你们能接受外教吗? 咱先别急着评判这位家长的决定对不对,先聊聊为人父母这份心。我见过太多家长,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能在园门外蹲半天,就为了偷偷看一眼孩子有没有哭;也见过家长因为老师一句“孩子今天有点调皮”,回家能琢磨一晚上是不是自己教育出了问题。所以我特能懂那种“脑子嗡一下”的感觉,不是矫情,是当了爹妈之后,心里那根“孩子安全”的弦绷得太近,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慌神。 但慌神归慌神,咱得掰扯清楚一件事:“怕外教出问题”和“看到黑人老师就立刻退学”,这俩真不是一回事。你说手机刷到太多负面新闻,骚扰、涉毒,这些事听着就揪心,换谁都怕摊到自己孩子身上。可问题是,那些新闻里的坏人,是“外教”这个身份,还是“坏人”这个本质?是因为他们是外教才坏,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坏人,刚好当了外教?你看咱们身边,也有个别老师出问题,难道能因为这个就不让孩子上学了?显然不能啊。 更关键的是,你说“别跟我说歧视”,但咱得摸着良心想想:如果今天多出来的新老师,是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老师,哪怕他也是新来的,你会当场就决定退学吗?我猜大概率不会。你可能会先问老师姓什么、教什么,会跟其他家长打听打听,甚至会观察几天看看老师对孩子怎么样。可就因为这位老师是黑人,你连这些步骤都省了,直接跳到“退学”,这不是用肤色给人贴标签是什么?这不是隐性的歧视又是什么? 再说你说的“风险”。为人父母,谁都赌不起孩子的安全,这点我举双手赞成。但防范风险的办法,从来不是“一刀切”地逃避,而是搞清楚风险到底在哪。你怕老师资质有问题,大可以去问学校要老师的资料啊——有没有国际教师资格证?有没有无犯罪记录证明?学校招聘的时候有没有做过背景调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落地的办法,比“当场退学”要靠谱得多。你连问都没问,连老师的面都没好好接触,就凭着“黑人”和“手机里的负面新闻”给人判了“死刑”,这对老师不公平,对孩子其实也不负责任。 还有你说“孩子的安全就是我最低、也最高的格局”。这话听着特别有道理,但咱得想想,孩子的“安全”,除了身体上不被伤害,是不是还包括心里的成长?孩子眼里的世界本来是干净的,没有“肤色不同就危险”的概念。你今天因为黑人老师退学,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那个新老师来了我们就要走呀?”,你怎么跟他说?说“因为他皮肤黑,可能是坏人”?这不是在孩子心里种下偏见的种子吗?真正的“为孩子好”,除了保护他不受伤害,更要教他尊重不同、认识多元的世界——这才是能让他受益一辈子的“安全”。 你退家长群、要退学费,这些动作看着挺果断,但背后其实是焦虑冲昏了头。咱不妨慢一点,先跟学校沟通沟通,看看这位黑人老师的资质;再跟孩子聊聊,问问他对新老师有没有兴趣;甚至可以自己去观察两节课,看看老师上课认不认真、对孩子有没有耐心。如果这些都做完了,你还是觉得不放心,再做决定也不迟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