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没人听得懂她的话,但从那副表情和眼神中,人人都感受到了她的执拗和护卫之意。 事后

没人听得懂她的话,但从那副表情和眼神中,人人都感受到了她的执拗和护卫之意。 事后才知道,她并没有认错人,在她心里,所有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志愿军,都是她的孩子。 而被守护的这座坟里,长眠的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多年后,志愿军在朝鲜修建烈士陵园,决定把各处的烈士遗骸迁到一起,当时老班长向善志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要把毛岸英的骨灰运回国内。 根据规定,营级以上的烈士都能回国安葬,毛岸英是团级干部,完全符合条件。 这背后并不是临时改变主意,而是彭德怀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提出的建议,彭德怀认为,毛岸英的墓留在朝鲜,以志愿军司令部的名义立碑,把他的参军经过和牺牲事实写清楚。 信发到北京后,周恩来立即批示同意,刘少奇和邓小平也支持。 决定达成后,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完,没有一丝犹豫,只说岸英是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不能因为是他的儿子就破例。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毛主席显然更在乎的是这个选择背后的意义。 多年以后,人们再回看那一天的场景,会明白毛主席的决定不仅仅是在处理一位烈士的遗骨,而是用一次安葬,把血与火中的信义留在了那里。 参考信源:老志愿军忆毛岸英安葬经过:这是毛主席的决定 2009年10月10日 16:37 来源:重庆商报 决定毛岸英遗体安葬朝鲜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