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华国锋对下属提出了三条铁规,必须遵守: 第一,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第二,群

华国锋对下属提出了三条铁规,必须遵守: 第一,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第二,群众做饭时,要帮助烧火;第三,吃饭时要和住户拉家常,不能吃“哑巴”饭。 1949年秋天,刚解放的湖南湘阴,洪水把满湖满塘的地方淹得一塌糊涂,田毁了,房子塌了,还有血吸虫病跟着捣乱,老百姓只能挤在破棚子里过日子。 这时候,28岁的华国锋刚带着南下工作团接管湘阴,当县委书记兼武装部大队政委。 十月下旬天有点凉,他跟警卫员裴红明往和丰垸走,看见一间矮趴趴的破棚子,弯腰就钻了进去。 棚子里就一个四十多岁的老乡,正蹲在临时搭的土灶前生火,裴红明赶紧跟老乡说:这是县委的华政委,来看灾情的。 老乡赶紧站起来让座,可棚子里就一条脏乎乎的旧木凳。 华国锋刚要坐,裴红明伸手就想把凳子上的灰吹掉,华国锋瞪了他一眼,裴红明赶紧缩回去了。 华国锋也没坐那凳子,干脆坐到灶门口的地上,跟老乡说:“我来帮你烧火吧。”老乡赶紧摆手说不行,华国锋却坚持,说正好能聊聊情况。 他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问老乡家里几口人,老乡说老少七口;又问住这儿多少年了,老乡说祖上从清朝嘉庆年间就从江西迁过来了。 正聊着,床底下钻出来一只小猪崽,“哼哼”叫着,裴红明没见过南方老乡这么养猪,吓了一跳,还悄悄用脚尖想把猪崽赶出去。 可那小猪崽不怕人,反倒凑到华国锋跟前,华国锋伸手摸了摸猪崽,跟老乡说:“你这猪崽养得不错嘛。” 老乡叹口气说:“要不是发大水冲垮了堤垸,也不至于就剩这一只。” 华国锋顺着这话往下问:堤垸冲毁了多少,多少人出去逃荒,多少人家没粮吃,怎么能快点把堤修好。 他听得仔细,手里也没停,往灶里加的芦苇有点潮,烧不着,就拿起老乡家的竹筒吹火筒使劲吹,吹得灶里“呼呼”响,芦苇也“哔哔剥剥”烧起来了。 裴红明那时候才十几岁,见那吹火筒挺新鲜,一根竹筒能吹那么大风。 等华国锋歇着的时候,他接过吹火筒翻来覆去看,发现是米把长的竹管,中间节打通了,底部没通就钻了个小孔。 他想着,孔要是再大点,风肯定更大,就掏出小刀把孔挖大了,大到能伸进去大手指。 可再吹的时候,腮帮子鼓得像气球,风没多少,反倒冒出浓烟,把他呛得直流眼泪。 回到县城,华国锋跟裴红明说心里话:以后到穷苦百姓家,没凳子就坐地上,有凳子也别去吹灰打灰,那一下就把跟老百姓的感情弄生分了。 吃饭喝茶也一样,老百姓能吃能用的,咱们也能,别搞特殊,老百姓常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就是这个理。 吃饭的时候别闷头吃“哑巴饭”,多跟人家聊聊天,饭前饭后没事干,别拿着书报坐着不动,帮人家搭把手干点活。 没经人家同意,别乱碰人家的东西。 后来,华国锋把这些话整理成了“干部下乡三条铁规定”: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群众做饭时,要帮助烧火;吃饭时要和住户拉家常,不能吃“哑巴饭”。 这三条规矩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那时候湘阴刚解放,老百姓对新政权还不太熟,心里有点打鼓。 干部要是端着架子,老百姓就不敢说心里话,政策也没法落到实处。 裴红明吹凳子灰、赶猪崽这些小动作,看着不大,可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干部嫌弃自家脏、不把自家当回事。 华国锋看明白了这点,他坐在地上帮着烧火,跟老乡唠家常,就是想让老百姓知道,干部跟他们是一家人。 后来把这些做法定成规矩,就是要让所有干部都照着做,别再出现跟群众生分的情况。 华国锋在湘阴那阵子,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天天往乡下跑,哪里灾情重就往哪里去。 看见老百姓缺粮,就想办法搞“借粮支前”,既给前线送了物资,又不让老百姓饿肚子。 后来他到湖南当省委书记,看见血吸虫病把老乡折腾得够呛,就牵头搞防治,建机构、下疫区,硬是把那些荒得没人敢去的地方,改成了能种粮能住人的好地方。 就连袁隆平搞杂交水稻研究,他也亲自到试验田去看,把这事当成全省的重点活儿抓,为后来粮食增产打下了底子。 这些事跟他在棚屋里帮着烧火、不吹凳子灰是一个道理,都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摆官架子,实实在在做事。 其实不管啥时候,干部跟老百姓的感情都不是喊出来的,是坐在一起唠出来的,是搭把手帮出来的,是不嫌弃人家日子苦走出来的。 你把老百姓当家人,老百姓才会把你当自人,政策才能顺着老百姓的心思往下落,日子才能越过越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