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痛!”8月12日安徽一6岁男孩,从幼儿园回家后,身体持续发热,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男孩还是不幸离世,而事后了解发现,这场悲剧的发生竟是因为一场打水仗。[无辜笑] 事发当天男孩在幼儿园与同学玩水后,次日开始出现持续发烧。母亲发现异常后,立即带孩子前往多家医院就诊,医生最终确诊为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建议转往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治疗。 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变形虫,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河流和温泉,这种病原体通过鼻腔进入人体,沿嗅神经到达大脑,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男孩随即被送往上海接受专业治疗,治疗初期病情出现好转迹象:体温开始下降,意识保持清醒,能够自主行走,但他的步伐明显比平时缓慢,容易失去平衡摔倒,活动能力大幅下降。 治疗过程中母亲通过社交平台记录孩子的病情变化,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建议,她对每一位提供帮助的网友表达感谢,希望通过分享获得更多治疗信息。 关于感染源头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母亲回忆了两个可能的接触机会:一是事发前一天在幼儿园的打水仗活动,二是两个月前曾带孩子到公园河边捞鱼,由于潜伏期较长,具体感染时间和地点难以精确判断。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男孩的病情在后期出现恶化,8月11日晚男孩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年仅6岁8个月,母亲随后发布感谢信,表示将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这起事件凸显了水源安全的重要性,狒狒阿米巴原虫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传播,当含有病原体的水进入鼻腔时发生感染,游泳、跳水、洗鼻或进行水上运动时,都存在潜在风险。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鼻腔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在自然水域游泳时,应避免头部完全浸入水中,更不要从高处跳水,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进行鼻腔冲洗,避免直接使用自来水。 目前针对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的治疗方案有限,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由于病原体对多数常规药物具有抗性,治疗难度极大,因此预防仍然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网友们议论纷纷: “太难受了,才6岁的孩子啊……家长该有多心痛,愿天堂没有病痛。” “玩个水仗都能出这事,以后真得千万小心,自然水域的水绝对不能进鼻子。” “幼儿园用的什么水?是不是水质有问题?应该要彻查一下!” “科普一下:食脑虫一般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的,玩水时千万告诫孩子别呛水” “夏天到了,家长真的要注意,野游、河边玩水都要谨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看完心里发毛,赶紧告诉我身边有孩子的朋友……” “孩子一路走好,妈妈要坚强……” 夏天的时候孩子们亲水活动增多,你认为学校/家长应该如何加强玩水时的安全防护? 官方信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