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本色亚麻:在高端而小众的赛道上发力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郑小梅

通讯员林越琪刘寅

今年夏天,你穿亚麻服装了吗?有被这股“亚麻热风”刮到吗?秀洲还真藏着一家亚麻纱加工企业,论产能规模还能排进嘉兴前五。这家企业就是位于王江泾镇的嘉兴市本色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色亚麻”)。

亚麻原料加工成不同支数的亚麻纱锭送到织布厂,加入或者不加入其他材质织成布料,就成了各种各样的含亚麻制品。

“这三四年亚麻产品内销明显火了。”企业负责人王爱林说,“2014年以前我也做化纤纺纱,之后我就大胆地改行做亚麻了,因为我坚信环保和高端是未来趋势。”

“我们不太有库存”

盛夏时节,凭借“天然空调”属性,亚麻产品迎来了传统消费旺季。但对亚麻纺纱工人来说,夏天却是难熬时节。因为采用的是湿纺工艺,亚麻在温水脱胶、煮漂等环节车间里的温度就不低,加上工人们要戴着皮手套进行操作。热,是真的热。

“我们的工人一个月收入1.2万元到1.4万元,以新居民居多。”王爱林说,“我们4条生产线如果开足需要170多名工人,现在只招到了140多人,还是工人太难找。”

这几年,本色亚麻纱年产量稳定在1200吨至1500吨,产值在7000万元至8000万元,生产线开足产值就能飙高到过亿元。

好在,就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新厂房也竣工在即。在保持原辅料及生产工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厂房达产后将形成1800吨特种天然纤维项目的生产规模。

“稍微扩产了一点,还有就是增加了自动化设备,毕竟工人难找,成本也高,还是得靠机器。”王爱林坚信要跟着趋势走。

“我们基本没有库存。”这一点王爱林很自信,也让他能稳扎稳打地做好生意。相比过去做化纤材料纺织,亚麻纱采购商的整体财务状况和信誉状况都不错,账期也更短,这一点让他觉得选对了行当。

只不过,亚麻原料的波动确实有点大,可以说“玩的就是心跳”。以最近两年的原料波动为例,受天气因素影响导致产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市场亚麻原料从每吨3万元至4万元发力,一路飙涨到每吨9.5万元至12万元,到去年12月回落到每吨3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涨到每吨5万元至6万元。价格波动加上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亚麻纱客户下单比以往更谨慎。

好在,本色亚麻多年来积累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加上亚麻加工确实是一个高端而小众的赛道,所以受经济形势影响反而有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麻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远高于同期纺织行业、纺织业整体水平;亚麻纺纱锭数约占全球总产能70%左右。

王爱林很庆幸当年转行的决定。

国内市场越来越热

国内亚麻制品长期以出口为主,但最近几年形势变了。王爱林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国内市场越来越热!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前6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含麻50%及以上亚麻布产量同比增长35.11%。机构调研认为,今年二季度起,麻纺织品内销在新媒体推动下异常火爆,成为行业亮点,深圳、杭州等消费中心城市亚麻服饰销售额增幅尤为显著。

但本色亚麻的客户主要还是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无锡、南通和绍兴。含亚麻的产品就有床上用品、布艺沙发、窗帘等家居用品,服装也是一个大类。

为什么亚麻产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王爱林认为,一方面是亚麻制品的使用体验感好,另一方面就是消费人群结构变化,特别是25岁至35岁年轻群体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他们对亚麻服饰的透气性、抗菌性需求旺盛,推动高端家纺亚麻制品、麻类服装不断走俏。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热度下,王爱林近来忙着对接新客户,“有一些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还有一些是我的老客户推荐来的。”

市场热度之下,王爱林也在考虑,专注做好亚麻纱加工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不是要延伸到织布乃至加工亚麻终端产品,“这一点还要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