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以改革创新之力书写“监管为民”答卷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图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英权(右一)与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韩长赋(右二)一同参观2024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上的“圳品”专区。

南海风劲,潮涌珠江。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以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守护者”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植于改革基因中,把市民和经营主体关切作为改革指向,以群众期盼为发展落脚点,聚焦主责主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书写“民生幸福标杆答卷”。

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深圳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该市先后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8年,深圳出台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式监管溯源体系。

如今,深圳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长期稳定在99.5%以上,抽检覆盖率今年将达到10批次/千人,居全国前列。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74个街道“一街一车一室”食品快检力量全覆盖;持续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率先实现全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业100%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后厨。

同时,深圳牵头起草了全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全国首个食育学校建设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此外,深圳创新开展农产品质量分级,成为全国首个农产品分级试点城市。该市还深入推进“圳品”城市品牌工程,累计发布供深食品标准839项,评价通过2166个“圳品”。累计完成287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打造222家智慧农贸市场,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全、更智慧、更舒心。

探索药品安全监管新举措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圳着眼于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探索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委托生产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药品委托生产全链条监管。首创“药品安全指数”评估模型,率先开展城市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从研判、控制到处置的多维度药品风险研判防控体系。

深圳还发布全国首个三医联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实施地方标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接口规范》,建立全国首个UDI追溯平台,实现UDI实施单位与监管部门间数据传输实时对接,实现监管与生产数据实时互联。

此外,深圳加强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建立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构建以200个社区为前沿“阵地”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药学服务生态圈,组建了由21支分队、23681名志愿者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

深圳还推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两个大湾区分中心落户河套,助力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药械生产企业总产值达1329.8亿元,居全省第一,其中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为987.4亿元,居全国第一。

守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安全关乎群众“稳稳的幸福”,也关乎企业“安心生产”,更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守护特种设备安全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深圳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优势,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率先明确电梯制造单位保修责任。首创起重机械强制维保制度。成立全国首个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决策和咨询机构。

目前,深圳共有电梯22.1万台,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密度为全国第一。作为市民群众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电梯面临着老化加剧、风险增加的问题。对此,深圳及时出台《电梯使用安全若干规定》,强力整治电梯维保市场,建立困梯快速处置机制,坚持困梯每单必查、违法每项必究。

深圳在全国率先运用地方财政补助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单台电梯补助额度最高达20万元,累计更新改造大修电梯7718台,发放地方财政补贴超过10亿元。积极推动利用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全市累计获批国债支持电梯补贴指标3324台,国债支持资金近5亿元。

此外,深圳持续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综合提升行动,建成大型游乐设施实操训练基地。创新叉车智慧监管方式,对1332台叉车加装物联监测设备。对全市5327家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评价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安全生产。

擦亮“深圳质量”金字招牌

深圳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态度,持续提升深圳制造竞争力。

在创新质量提升机制上,深圳首创“市长质量奖”,率先在企业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的质量建设经验。全市宏观质量指数从2018年度的83.49提升至2024年度的94.4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6.12,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同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20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实施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万余批次,抽查产品种类增加至329种。

深圳在全国首创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实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即抽、即检、即报告、即处置”。同时,为从源头提升深圳制造竞争力,该市聚焦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痛点,开设“产品学校”,组织技术专家“上门问诊”,累计服务企业6万余家,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4000余个。

此外,深圳率先探索移动电源质量分级制度,认证产品消费端好评率超过97%。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百日攻坚”、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提升20%。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2024年,该市在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居一线城市首位。

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网络交易、预付式消费、“一老一小”权益保护等消费热点问题进行规范,进一步构建消费者权益全链条保护体系。

同时,深圳在预付式经营监管中大胆创新,首创“商业保险+数字人民币+平台监控”预付式经营长效监管机制、“数币智能合约+银行保险双兜底”模式,实现“资金全程可控、流向可溯、原路可退”。创新打造“预付码上查”平台,建成22个“预付无忧商圈”,监管资金达37.04亿元。

此外,深圳积极推动行业自律规范,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发出“规范餐饮扫码点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倡议,推动停车缴费“纯净码”覆盖全市158个商场、公园、景区停车场。

深圳还联合香港、澳门、中山等地签订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协议,设立香港消费者权益保护站,实现消费投诉互转互办,同时加速推进大湾区放心消费环境建设一体化工作。

解决民生热点问题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深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民生热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理,把价格、收费、计量等领域民生难题一个个解决好。

2023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气价格管理若干规定》,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斩断城中村违规加价“黑手”,推动水价降低34%、电价降低53%,日投诉量从4361宗下降至22宗。深圳还推动医疗、教育、景区收费“阳光化”,使重复收费、捆绑收费行为无所遁形。

同时,深圳持续提升民生计量保障水平,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87项,首创计量验证、计量数据核查、诚信计量“三位一体”电动汽车超充计量规则及农贸市场电子计价秤“在线监测+抽查检定”管理方式。持续推进眼镜制配计量器具监管。开展燃油加油机、电子计价秤作弊、民用“三表”综合治理,以精准计量持续守护民生。

此外,深圳依托“民生诉求速办”机制与“民意速办”平台,推动民生诉求与企业诉求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超过99%,真正把“民声”办成“民生”。在群众诉求集中的商事登记领域率先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在全国首创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推动全程网办率超过99.5%,使企业开办时间从15天压缩至0.5天。

深圳还进一步加强平台经济监管,系统性构建网络交易规则体系,首创电子商务秘书公司及第三方信用评价制度,打造覆盖75万家涉网主体、28万个网站、138万个网店的“双引擎”监管与取证中心。

未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紧扣职能定位,继续聚焦市民关切,护航企业发展,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民生篇章,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多贡献。

□深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