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娘家人暖心事]让“职工诉求”通向“职工幸福”

又到了每周三的“镇长接待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的工会驿站里,总是挤满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天气热的时候,进来休息的快递小哥摘下口罩需要洗把脸,但是毛巾属于私人物品不能共用,希望提供一次性洗脸巾。”王店镇总工会接到反馈,立即采购了一批洗脸巾送到驿站。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总工会聚焦新就业群体工作场景,创新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诉求收集体系,有效打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来,办理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诉求1000余件,一次性解决率达98%以上。

线下意见有处提

一直以来,秀洲区总坚持常态化动态走访机制,通过实地蹲点、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外卖站点、快递网点、网约车司机聚集点,面对面收集劳动者诉求。

在此基础上,秀洲区总依托工会驿站主阵地,创新推出“镇长接待日”“工会主席结对驿站”制度等,由镇长、工会主席、人大代表等轮值驻站,现场倾听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并给予解决。

“黄代表,我们镇上的充电桩数量实在太少了,平时充电要排很长的队。”在王店镇工会爱心驿站,快递员小张向驻点的镇人大代表黄堂娟反映问题。黄堂娟边听边记下他们在工作环境、职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如今全镇已新增6处充电桩,方便快递员们及时充电。”黄堂娟介绍。

在厚厚的诉求记录本里,不仅记录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更记录着一个个诉求被妥善解决的温暖轨迹。“网约配送员每到饭点都是忙着送餐,自己却无处就餐”的问题也记录在册。秀洲区总了解后,联系全区各镇、街道的数家快餐店,建立了“小哥暖心食堂”,并推出8元至10元的“吃饱套餐”,让奔波中的劳动者能随时吃上热乎饭。目前,全区已有23家“小哥暖心食堂”,累计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5万人次。

线上诉求有人听

线下服务持续发力的同时,秀洲区总依托工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秀洲职工在线服务”栏目,内含“问题征集”专区。通过构建线上诉求反馈通道,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各类问题诉求,并及时跟进回复、协调处置。

“春节想回家,抢票比抢单还难!”今年1月,外卖骑手小王在“秀洲职工在线服务”平台留言后,第二天就收到了工会的回复。每年春节期间,骑手、快递员都会反馈“购票难”“返乡难”。线上平台接到诉求后,秀洲区总第一时间摸排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企业,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工会返乡包车补助,并为购票困难者提供代购服务。对于春节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赠送面值15元的午餐券,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2110张。

同时,秀洲区总以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和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为载体,联合免费职工心理服务热线、秀洲职工在线服务等平台,形成“7×24小时”线上诉求收集网络。明确专人负责受理、办理、反馈等全流程工作,规定办理时限,建立办理闭环机制,确保诉求“件件有回音”。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诉求的平均处理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

职工权益有人护

“要想全面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还得靠多方聚力解纷机制。”秀洲区总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秀洲建立《秀洲区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若干举措》,从制度上给各相关部门制定责任清单,形成保障合力。工会联合法院、公安、人社、行政执法等部门,在爱心驿站中植入共享法庭、民声一键办,实现群众诉求“一键式解纷”“一次性化解”,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司法解纷路径。

近期,秀洲区总联合有关单位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调研时,发现一些劳务派遣单位存在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劳动报酬等情形。“除了通过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开展专项检查、强化政策宣传等方式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我们在第一时间邀请了专业调解员入驻企业,连续2个月为35名劳务派遣工提供24小时‘全程服务’,成功调解金额达19万元,调解成功率100%。”秀洲区总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指导后,企业合规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合规’的转变。”秀洲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有效减少了劳动纠纷,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还促进区域经济在稳定有序的用工环境中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