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岁志愿军司号员,吹号吓退200英军,这特等功真不是“蒙”的! 朝鲜战争中

19岁志愿军司号员,吹号吓退200英军,这特等功真不是“蒙”的!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就在这关键时刻,19岁的小战士郑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竟然吹出一个特等功...... 咱先说说这19岁的郑起,不是啥天生的英雄胚子,就是河北秦皇岛昌黎县一个普通农家娃。家里穷,打小就帮着爹娘种地、喂猪,没读过几天书,但骨子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1950年冬天,美军带着联合国军往鸭绿江边冲,村里广播里天天喊“保家卫国,抗美援朝”,郑起听完就拍了胸脯。跟爹娘说“我得去当兵,咱家门口不能让外国人占了”,爹娘舍不得,抹着眼泪劝他再想想,可他铁了心,最后还是揣着娘煮的鸡蛋上了火车,成了38军113师337团的一名司号员。 别小瞧司号员这活儿,那时候战场上没现在这么多通讯设备,号声就是命令。冲锋、撤退、集合、求援,全靠这把铜号传递信息,郑起刚学号的时候,嘴吹肿了都不敢停,他说“这号是战友的命,吹错一个调都可能出大事”。 入朝后他跟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德川战役里他跟着部队穿插,跑了一夜没合眼,到了阵地就吹冲锋号;汉江南岸防御战,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号管冻得能粘住嘴唇,他就哈口气暖一暖,照样把号声吹得响亮。 就说被包围这场仗,他们7个人守的是马良山附近的一个小山头,对面是英军第28旅的部队,200来人带着重机枪、迫击炮,一轮轮往上冲。打了大半天,他们的子弹早打光了,手榴弹也剩最后两颗,有个战友的枪托都跟敌人拼断了,手上全是血。 郑起看着战友们还在跟敌人扭打,心里急得慌,突然摸到腰上的铜号——子弹没了,号还在!他连滚带爬过去抓过号,深吸一口气,使出全身力气就吹起了冲锋号。那号声特别冲,在山谷里来回撞,英军一听立马就乱了。 不是英军胆小,是他们之前被志愿军的冲锋号打怕了!之前不管是打汉城还是守砥平里,只要这号声一响,紧接着就是志愿军不要命的冲锋,他们吃了太多亏。这次听见号声,下意识就以为被大部队包围了,不管重机枪、迫击炮还在阵地上,扭头就往后跑,连伤员都顾不上带。 就这么着,7个人硬是守住了阵地,等后续部队赶过来的时候,阵地上还留着郑起那把沾了尘土的铜号。后来部队评功,有人说“这是不是有点巧?”,可指导员直接拍了桌子:“巧啥?没这号声,阵地早丢了!这是郑起用胆子、用责任心拼出来的!” 最后郑起不光得了特等功,还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后来他回忆的时候说:“当时没想别的,就觉得不能让战友白死,不能让阵地丢了,那号声就是我能拿出来的最后一件武器。” 现在想想,19岁的年纪,换现在可能还在跟爸妈拌嘴、琢磨去哪玩,可郑起那时候就敢在200个敌人面前吹号,这份勇气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这特等功哪是“吹”出来的?是志愿军战士不怕死、不认输的劲撑起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