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清廉的模板:投资七千万的红旗渠工程,十年七万人,零贪腐零渎职! 你可能不信,

清廉的模板:投资七千万的红旗渠工程,十年七万人,零贪腐零渎职! 你可能不信,这事儿就发生在1960到1969年的河南林县。近6865万的投资,按现在物价算得上亿了,七十万人干了十年,最后财务盘点竟是“正负零”——连一分钱的差错都没有 。那会儿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修渠的钢钎、炸药全靠自己琢磨着造,可就是这样,没出一桩贪腐案。 开工第六天,指挥部就立下《八项纪律》。里面最实在的一条是“五同”:干部必须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事儿。你看那些干部,白天抡锤凿石头要比民工多修1米,领粮食补助时却比民工少拿0.5斤。县委书记杨贵就睡在山洞里,盖件破棉袄,炊事员多给他舀半勺粥,他脸一沉就给推回去了。工地上刻着句话:“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这可不是空话 。 管钱管物的规矩细到骨子里。废炸药箱想拿来当储物柜?得花7毛5分钱买,收据还得贴在箱盖上备查,没收据就按贪占公物论处。每个月账本全公开,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随便查。有回发水泥少了半袋,保管员不光补上,还自己掏钱赔了一袋。谁敢动歪心思?有个干部多领了点柴火,当场就被点名批评,柴火全分给了别的队;� �购员想赚差价,直接被撤职 。 这股清廉劲儿不是天生的。林县人祖祖辈辈缺水,1959年大旱时,老百姓得翻三十里山路挑水,洗脸水留着洗脚,洗脚水再喂牲口。县委书记杨贵说:“水就是林县的一切”,为了引水,全县人把家底都掏出来了 。设计师吴祖太为了赶图纸,三次推迟婚期,妻子意外去世才哭了一晚,第二天又爬悬崖测线路,最后牺牲在隧洞里,年仅27岁。干部带头不占便宜,群众看在眼里,谁还好意思伸手? 现在回头看,红旗渠的“零贪腐”哪是偶然。铁的纪律管着权,公开的账目盯着钱,干部的汗水泡着民心。那些贴在炸药箱上的收据,工地上公开的账本,其实都是给老百姓的定心丸 。 这种清廉不是过去式。现在搞工程,条件比当年好百倍,可为啥还会出问题?或许真该学学红旗渠的规矩——制度要细,执行要严,干部守得住底线。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