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时需进行耳再造与颅骨大面积缺损保护的双重挑战,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整形外科耳再造团队成功实施了一项巧妙的创新方案——为一名花季少女完成自体肋软骨全耳再造术的同时,匠心定制专属“守护头盔”,巧妙化解术后包扎可能压迫脆弱脑组织的风险。
当耳再造遇上颅骨缺损
香香(化名)自出生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右侧小耳畸形,仅残留耳垂一般大小的扭曲残耳组织。不幸的是,四岁时一场意外车祸,又在她的左侧颅骨留下触目惊心的残缺,成为少女心头难解的心结。
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她,怀揣着对人生新阶段的憧憬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整形外科寻求帮助。对于江华教授领衔的东方耳再造团队而言,香香的诉求紧迫而清晰:在入学前重获一只形态自然的耳朵,摆脱多年因残缺带来的自卑阴影。
团队为她精心设计了一次成型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全耳再造术——用她自身肋骨的坚韧材料,精细雕琢成耳朵形态,结合设计精妙的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一次手术即可完成全耳重建。
然而,香香左侧颅骨那大面积的缺损,如同一个无声的警报,影像清晰显示,左侧颅骨有大面积缺损。肉眼可见头皮下的脑组织在缺失的颅骨下随着脉搏微微搏动。
医生介绍,常规耳再造术后必需的加压包扎,其均匀施加于头部的压力,对这个毫无屏障保护的脆弱区域而言,很可能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
一边是确保新耳朵完美塑形的必需步骤,一边是保护生命中枢安全的绝对红线。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传统的包扎方式在这里彻底失效。耳能否顺利“长出”悬系于能否为这片“无骨”之地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医生量身定制守护“头盔”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团队的郭荣医生决定为少女找到一个专属的、精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郭荣反复测量香香头部的三维结构,尤其是左侧颅骨缺损区域的精确位置和范围。经过精心构思,一块看似寻常的热塑夹板在郭荣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香香的专属的“守护头盔”。
这款度身定制的头盔,其核心设计在于左侧部分:它精准覆盖并支撑起颅骨缺损区域,完美贴合头部曲线,形成一道坚固的物理屏障。戴上它后,再进行右耳的常规加压包扎时,所有的包扎压力都被头盔巧妙地分散和隔绝开来,左侧脆弱的的脑组织被置于一个绝对安全的“避风港”中完全不受压迫。
“守护头盔”的双重治愈
“头盔”准备完备,手术即可安排。
手术室内,无影灯下,一场精密的“雕刻”与“重建”同步进行。团队首先在香香的体内选取了合适的肋软骨段,团队史滢深医生对肋软骨仔细雕琢模拟出自然耳廓的所有细微结构。
江华教授则在仔细分离足以覆盖支架所需的薄而血运良好的皮瓣。当栩栩如生的肋软骨耳支架被精心植入预定位置,皮瓣完美覆盖支架,于是钱玉鑫主任医师着手精准的支架定位和无张力缝合。
随着负压引流装置的启动,移植皮瓣和再造的耳朵支架紧密相贴形成逼真的耳廓形态。历时5个小时,香香的新耳终于成型,手术很顺利。
完成了耳廓植皮区的局部打包包扎后,郭荣将这件凝聚了团队关心的专属“头盔”,轻柔而稳固地戴在香香头上,确保头盔左侧的结构严丝合缝地覆盖在颅骨缺损区域。
确认头盔完美就位、安全无误后,团队才继续对香香的新右耳进行外层的常规加压包扎。这场集合了匠心与科技的一次性再造手术,是团队送给香香“新生”的核心礼物。
术后8天,当香香第一次照镜子时,她的眼神经历了从好奇、试探到难以置信的惊喜,最终化为深切的安心。香香轻轻用手指触碰头盔左侧坚硬光滑的表面,又虚抚了一下右侧被妥善包扎的新耳位置,长久紧绷的肩膀线条第一次彻底放松下来,嘴角扬起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感觉像有了特别的保护,很安心,也很酷!”香香说。为了保证“新耳朵”的形态稳定、美观,术后半年,香香睡觉时还需戴上防护耳罩,防止无意识压到“新耳朵”。因此在2周复查时,郭荣医生再次对头盔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适应香香睡觉的姿势。
在“守护头盔”的庇佑下,香香正安然等待新耳绽放的最终时刻。卸下身心重负的她,在9月带着这份被精密医术与人文关怀共同重塑的自信,自信走向她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新篇章。
栏目主编: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