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名患者获新生!漯河郾城:家人含泪做出捐献罹难亲属器官的决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张星李怡昕

李先生(化名)是漯河市郾城区人。在家人与朋友的眼里,他是个耿直又热心的小伙,话不算多,却格外细心真诚,但凡见人有难,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他推向深渊,重度颅脑损伤让他病情危急、生命垂危。医生坦言“治愈希望渺茫”,可亲人们始终不愿放手,他们红着眼眶坚持:“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尽管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拼尽全力抢救,奇迹终究没有发生,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不惑之年。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让李先生的父母一时间悲痛得无法站立。就在这样的沉重里,他的妻子强忍着泪水,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捐献李先生的器官,让生命延续。这份决定很快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在难以承受的悲痛中,家人们含泪敲定:捐献他的肾脏。

“他这辈子都在帮人,这次就让他帮到底吧。”李先生的姐姐哽咽着说出这句话时,声音里满是不舍,却也藏着对弟弟奉献、博爱精神的尊敬。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协助下,家人们郑重地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用最温柔的方式,延续了李先生的“助人之路”。

9月17日,手术室里,医护人员与郾城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全体肃立,向躺在手术台上的李先生深深鞠下一躬——这一躬,是对逝去生命的敬畏,更是对这份跨越生死的大爱的致敬。经医疗专家团队严谨评估,李先生捐献的肾脏,将为2名受困于病痛的患者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

他从未真正离去。他的生命,正以另一种温暖的方式,在别人的世界里继续绽放。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李先生同样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左邻右舍谁家需要搭把手,他总第一个站出来;工作里遇到同事有难处,他也从不推辞。“这么好的人,走得太早了……”提起李先生,同事们难掩惋惜,“可他最后做的这件事,真的太让人敬佩了。”

他的生命长度,永远定格在了47岁;但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却因那最后一次伟大的抉择,得到了无限延展。

致敬李先生!更致敬所有像李先生一样的器官捐献者,以及默默承载悲痛、支持这份善举的家人们!正是这份跨越生死的无私大爱,让生命不再有真正的终点,让爱得以在人间代代传承。李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