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特朗普折腾了八年总统宝座,总算在第二任期想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跟中国硬刚,美国自己先扛不住了。 2018 年 3 月,特朗普大笔一挥给 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时,恐怕没算过这笔账。随后两年里,他政府不断加码,最终把约 37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都挂上了关税标签。本想逼中国让步,结果 2023 年美国贸易逆差反倒冲到 1.06 万亿美元,比战前还高得多。 中西部农场主最先尝到苦果,中国反制措施让大豆、玉米出口暴跌,密西西比河畔的粮仓堆成小山,农场破产率创下十年新高。 超市里更热闹,牛津经济研究院算过,2018 到 2019 两年间,美国每个家庭年均多花 88 亿美元,家具、服装这些日常用品价格涨得最凶。 关税这东西就像回旋镖,扔出去最后还是砸自己。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对华贸易战打了六年,制造业岗位没增加多少,供应链成本倒是涨了不少。 原来从中国直接进口的电子元件,现在得绕道墨西哥转一圈再运回来,中间环节多了不说,价格硬生生抬升三成。沃尔玛 CEO 在听证会上吐槽,那些贴着 “美国制造” 标签的商品,零件照样离不开中国,只是换了个组装地而已。 科技封锁的亏吃得更惨。2019 年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时,特朗普以为能掐住中国科技咽喉。结果中国企业埋头搞起自主研发,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万亿,同比增长近三成。 反观美国高通公司,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后,股价三年跌了 27%,不得不裁员自救。商务部那份厚厚的供应链报告里承认,对华芯片禁令让美国半导体行业损失超千亿美元订单,所谓的 “小院高墻”,最后把自己圈成了孤家寡人。 盟友们也不傻,没人愿意陪着美国蹚浑水。欧盟明确拒绝选边站,德国大众反而加大在华电动车投资。 墨西哥嘴上喊着 “友岸外包”,对华出口额却悄悄涨了 17%,不少美国企业把中国零件运到墨西哥组装,再贴个 “北美制造” 标签卖回美国。这种曲线贸易让关税形同虚设,也让特朗普精心打造的 “抗华联盟” 成了笑话。 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就急着掉头。2025 年初先取消了电动汽车关税,紧接着重启中美气候对话,农业部长更是带着代表团直飞北京谈大豆采购。 这些举动与其说是转变,不如说是无奈 —— 中西部农业州的选票压力实在太大,超市里持续高企的物价也让民众怨声载道。 美联储数据显示,撤销部分对华关税后,美国 CPI 指数三个月内下降 0.8 个百分点,老百姓钱包终于松快了点。 最讽刺的是那些曾经喊得最凶的幕僚。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写的《如何击败中国》还摆在书店货架上,他的继任者已经在上海参加进口博览会了。 特朗普自己也改口风,在俄亥俄州集会上说 “和中国做生意没什么不好,只要公平就行”,这话要是放在 2018 年,能把当时的他气得跳脚。 八年时间证明,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是靠打压别人得来的。中国在贸易战期间非但没垮,反而成了 140 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带一路” 贸易额从 2017 年的 7.3 万亿涨到 2023 年的 19.4 万亿。而美国忙着搞 “脱钩断链”,把自己折腾出高通胀、供应链紊乱一堆毛病。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转向,与其说是顿悟,不如说是被现实打醒。关税像枷锁套住了美国消费者,科技禁令成了中国创新的催化剂,盟友们更是用脚投票选择和中国合作。这些教训终于让他明白,超级大国的底气来自自身实力,不是靠对别人使绊子。 现在的美国总算缓过点劲来。取消对华关税后,港口集装箱周转率提高了,农民又能接到中国订单了,连硅谷的科技巨头都开始游说政府放宽对华技术限制。 事实摆在眼前: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经济才能顺畅呼吸,超级大国的架子才撑得起来。要是还抱着 “对抗就能赢” 的老想法,再过八年也悟不出这个简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