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知道:原来台湾的小车车牌,标的就是“台湾省”!既不是“中华民国”,也不是“台湾特别行政区”。台湾,原来一直都是台湾省。 “台湾省”这三个字,对咱们很多人来说,就像刻在心底的印记,早就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那么简单,里面藏着太深沉的情感。 爷爷那辈人书架上,总摆着些泛黄的旧书,上面的繁体字一笔一画都透着熟悉,看着就觉得亲切;从小听到的“宝岛台湾”,也让我对那片土地有了挥之不去的想象:乡间立着高高的电线杆,一望无际的稻田在风里翻着浪,青山绿水间,有少年骑着单车飞驰而过。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车牌就开始标注地名了,不过那时候没有“台湾省”的选项,只有“台北市”“高雄市”还有各个监理所的名字。 按照当时当地的行政划分,“台湾省”的范围,不包括已经划为直辖市的台北和高雄,金门、马祖这些地方,名义上还归属于“福建省”管辖。 九十年代,“台湾省”的字样出现在车牌上。 后来当地搞所谓“精省”,把省一级机构虚化,“台湾省”和那个名义上的“福建省”都成了象征性的存在,2007年之后新出的车牌,干脆取消了地域字样,只剩下字母和数字。 在台北街头看到挂着“台湾省”牌照的车,大概率是从新北市这些周边地区开过来的。 但旧车牌并没有强制更换,直到现在,还能在街头看到挂着“台湾省”牌照的车在路上跑,就像一个个流动的证明,默默诉说着这里的归属。 即便行政划分上有这些细节,也改变不了“台湾省”的本质。 那块小小的铁牌,或许经历过几次改版,标注的方式也变过,但“台湾省”这三个字曾经清晰地印在上面,就像一个不会褪色的印记,提醒着所有人:这里从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不管外界有多少杂音,不管有多少试图模糊事实的说法,从车牌到文化,从情感到归属,台湾始终是中国的台湾省,这一点,从来都没有变过,也永远不会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