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不打了”更像是双重策略:表面是求和试探,实质是逼宫西方。这并非单纯立场转变,而是在战场承压、援助缩水、经济濒临崩溃的背景下,打出的一张“以退为进”的政治牌。 核心判断 1. 求和是手段 泽连斯基并非真心无条件投降,而是以“愿意谈”为筹码,换取停火、安全保障及战后重建资金。这符合其此前提出的“乌控区先入北约再谈领土”的条件 。 2. 逼宫是目的 西方若不加大援助或给出明确安全承诺,乌克兰可能转向“冻结冲突”,承认部分领土现状,这将让西方投入打水漂。因此,“不打了”是对西方的最后通牒:要么给钱给安全,要么我另寻出路 。 两个关键假设 - 用两州换“入约”+千亿重建 这在政治上极难,但在现实压力下或成可选项,可作为谈判筹码换取西方支持。 - 欧洲冬季断气 若出现,民意将偏向自保,援乌力度下降,泽连斯基将更依赖谈判脱身。 一句话总结:“不打了”不是结束,而是策略转折点。泽连斯基在绝境中以停火为饵,逼西方重新下注;若西方不跟进,他可能被迫接受暂时冻结冲突的现实。这场博弈的走向,取决于未来4—6个月西方援助力度与俄美欧互动。💬 你认为泽连斯基是真心求和还是逼宫西方?如果西方继续观望,乌克兰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