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7年,一群红卫兵闯进法门寺大肆破坏。71岁的良卿大师苦劝未果,为保护寺院,

1967年,一群红卫兵闯进法门寺大肆破坏。71岁的良卿大师苦劝未果,为保护寺院,大师把煤油泼在身上,划着了手中的火柴。 大火升腾不止,皮肉烧焦的刺鼻气味瞬间扩散开来...。这惨烈的一幕,把无法无天的红卫兵吓破了胆,他们扔下手中的铁锹锄头,惊慌失措地逃离了法门寺。 那个夏天,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宁静被粗暴地撕裂。 一群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红卫兵,高举着“破四旧”的旗帜,涌入这座千年古刹。 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摧毁这座被视为“封建糟粕”的寺院建筑与文物。 尤其是那座传说中供奉着佛指舍利的巍峨宝塔。 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古寺。 它最早被称为“阿育王寺”,相传古印度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分送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法门寺便是其中之一。 到了唐代,这座寺院迎来了鼎盛,规模宏大,远超长安城内的名刹。 更被李唐皇室尊奉为“护国真身舍利”的所在。 每隔三十年,朝廷便会举行盛大的迎送佛骨仪式,举国瞩目,耗资巨万。 从唐太宗开始,八位皇帝先后亲自主持或参与这一盛事,法门寺也因此成为连接世俗皇权与神圣信仰的独特纽带。 然而,明清以降,法门寺逐渐褪去了皇家光环,归于沉寂。 民国二十八年重修寺院时,曾有工人偶然发现地宫一角。 主持重修的地方贤达朱子桥先生深知事态重大,立即召集所有知情人,要求大家立下重誓,保守这个惊天秘密,尤其严防消息泄露给日本人。 秦川汉子,一诺千金,这个秘密竟真的被守口如瓶,安然度过了战乱岁月。 当红卫兵们挥舞着铁锹锄头,叫嚣着要“彻底砸烂旧世界”,冲向法门寺佛塔时,良卿法师的心如同被利刃刺穿。 他并非畏惧个人的生死,而是忧心那无价之宝。 他强撑着年迈的身躯,拄着拐杖,挡在人群面前。 他试图以佛法的慈悲与历史的厚重来唤醒这些被狂热蒙蔽的年轻人。 “塔下所藏并非迷信糟粕,而是承载着千年信仰与文化积淀的圣物,一旦损毁,将成千古遗恨。” 然而,他的苦口婆心在“封建余毒必须铲除!”的口号中显得如此无力。 回应他的,是粗暴的推搡和冰冷的铁器。 一次猛烈的击打,让这位古稀老人头破血流。 他跪倒在地,双手合十,但依然无法阻止眼前的人们。 眼见塔基在疯狂的挖掘下开始松动,那守护了千年的地宫门户即将被强行洞开。 良卿法师明白,言语的劝阻已是徒劳,常规的抵抗更是螳臂当车。 在万念俱灰的绝望中,他想到了唯有以最惨烈的牺牲,才能震慑住这失控的疯狂。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早已备好的小瓶,里面是煤油。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他将这液体尽数泼洒在自己的身躯上。 随即,他盘膝端坐于塔前,他划燃了手中的火柴。 火焰瞬间升腾,将他包裹。 这突如其来的、以生命为代价的守护的一幕,瞬间震慑了红卫兵们狂热的头脑。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无数人失控的惊叫和逃跑。 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塔基周围的木质结构被吞噬,化为焦炭。 寺中幸存的弟子们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却无力扑灭这焚身之火,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敬爱的方丈在烈焰中涅槃。 直到火势渐弱,一位名叫张政华的弟子,穿过仍在冒烟的废墟,进入了那因良卿大师的牺牲而得以保全的地宫深处。 在昏暗的光线下,他收集起那些佛骨舍利,用麻布仔细包裹。 随后,他肩负着师父用生命守护的遗珍,冒着被追捕的风险,跋涉将舍利秘密护送至相对安全的贤山寺,妥善装藏供奉。 良卿法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屏障,最终保住了法门寺地宫的核心秘密。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 1981年,一场罕见的暴雨过后,法门寺塔再也支撑不住,半边塔身轰然坍塌,仅余西南一角。 这一坍塌,却意外地成为了千年地宫重现天日的契机。 1987年4月,在重修佛塔、清理塔基的过程中,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 移开石板,一个洞口显露出来。 当手电筒的光束探入洞中,映入眼帘的是尘封了1113年的唐代地宫。 这次发掘震惊寰宇。 地宫不仅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更发现了包括金银器、琉璃器、瓷器、丝织品、珠宝等在内的数千件唐代皇室珍宝。 每一件器物都工艺精湛,价值连城,堪称一部埋在地下的盛唐百科全书。 尤其是那枚“灵骨”,成为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 法门寺地宫的发现,足以与半坡遗址、秦兵马俑比肩,被赞誉为继它们之后中国考古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2004年,世界教科文卫组织更是将其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如今,法门寺已得到重建,香火再续。 而良卿法师的名字,连同他那惊世骇俗的壮举,早已深深镌刻在法门寺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上,成为当地民众口耳相传的不朽传奇。 主要信源:(释良卿(良卿法师)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