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美太湖: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位于皖西南大别山余脉的太湖县,是生猪、肉鸡、龙虾、茶叶、板栗、油茶重点生产县,六白猪、花亭湖鳙鱼、大别山小黄牛、小黄花鸡、天华谷尖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

魅力热土,物产丰饶,活力无限。太湖县在深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红色文旅唤醒革命记忆,绿色产业守护舌尖安全,金色丰收彰显科技力量,蓝色水产点亮生态价值,黑色肉猪传承特色美味……正是这多姿多彩的融合,使太美太湖声名远扬。

“智慧农机”为种粮带来了全新体验。

农文旅融合激发老区新活力

“1947年秋,刘邓大军在刘家畈召开会议,制定了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这里就是当时的会议旧址……”在太湖县刘畈乡刘邓大军会议旧址,讲解员指尖划过历史照片,向“红领巾们”讲述革命故事。如今,这座青砖黛瓦的老式建筑,已成为太湖县“红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

刘邓大军会议旧址成“红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

依托刘邓大军会议旧址、中共太湖县委诞生地等红色资源,太湖县打造“红色研学+田园体验”精品线路。刘畈乡刘畈村抓住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的东风,立足资源禀赋,建设四季采摘园,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积极推动茶文旅融合项目发展。红色遗址与农业观光园、采茶制茶体验区、茶香民宿串联成线。“游客既能接受红色教育,又能体验茶文化,临走还能带上我们的农特产。”刘畈村书记凌春燕表示,通过研学旅行路线,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从2022年的1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88万元。

优质农产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这片种的西红柿比较多,产量高,好打理,市场也不错。”农户周全得笑着说。太湖县城西乡的农户们在各自的大棚里忙活,乡监管站工作人员认真记录着各户平时买药的来源,并抽检西红柿、辣椒、黄瓜、小白菜等蔬菜。

大力实施绿色品牌塑造工程。

作为安徽省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县,太湖县以“健康放心”为目标,大力实施绿色品牌塑造工程。坚持以质量第一、健康优先、品牌放心为前提,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在生产源头、过程监管、品牌提升上综合施策,做靓“天然无公害,有机放心”品牌。全县355家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已纳入省级以上质量追溯平台,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三品一标”产品30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品牌235个,全县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7万余亩,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太湖县先后获“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等多项殊荣,2024年全县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

农机赋能让丰收添“科技范儿”

微风吹过太湖县晋熙镇稻田,联合收割机正在轰鸣穿梭,一小时就能完成20亩稻田的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粮食损耗更是从5%降到2%以下,每亩还能省120元成本。

近年来,太湖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2025年已发放农机补贴资金240万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3%,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维持在32万亩,居全市前列。晋熙镇农事服务中心还设有“维修驿站”,组建了应急团队,在收割季为农户抢修农机,解决“农机坏了没人修”的难题。

“智慧农机”为种粮带来了全新体验。在部分高标准农田,装了北斗定位终端的收割机精准收割不丢穗,新型农用无人机不仅能高效打药,还兼具施肥、播种等功能,让种粮变得轻松又高产。

2024年,太湖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2.1万吨,这金色的丰收背后,离不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坚实支撑。

一湖好水养出“国字号”好鱼

清晨,花亭湖有机鳙鱼养殖基地,湖面泛着微光,工人们正合力拉起大网,将网中的鱼儿倒进船舱,一时间鱼群欢腾、水花四溅。“花亭湖的水好,养的鳙鱼没土腥味,肉质细嫩,上海、南京的客户都抢着要!”张师傅笑着说道。

花亭湖鳙鱼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公斤。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花亭湖鳙鱼的走红,缘于太湖县的生态养殖理念。当地坚持“人放天养”,不投人工饲料,让鳙鱼以湖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既净化水质,又保证鱼肉品质。每年根据湖水生态容量定放苗量,确保“以水定渔”,如今花亭湖鳙鱼年产量稳定在15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36元,是普通鳙鱼的2倍。

围绕鳙鱼,太湖县还延伸“鱼文化”产业链。在山里郎鳙鱼主题餐厅里,“一鱼九品”菜肴吸引了不少食客打卡——鱼头熬汤、鱼身做丸、鱼尾红烧,连鱼鳔都能做成特色小菜。同时,当地还开发了真空包装鳙鱼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3600万元。“我们要让花亭湖鳙鱼从‘湖鲜’变成太湖水产的‘金字招牌’。”太湖县渔业中心负责人说。

农户靠着“黑宝贝”过上好日子

“太湖黑猪是本地老品种,学名‘安庆六白猪’,具有耐粗饲、肉质好的特点!”程岭村太湖黑猪养殖基地负责人程其发介绍。据太湖县志记载,太湖黑猪养殖历史超2000年,曾是当地农户过年必备的年猪,如今通过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发展,成了增收的宝贝。

为保护和发展好这一特色品种,太湖县政府制定了《太湖黑猪产业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成功创建安庆六白猪国家保种场和国家核心育种场。“太湖六白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纳入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县内规上黑猪养殖企业达到35家,合作养殖农户超过1200户,年出栏黑猪9.83万头。“我养了200多头黑猪,去年赚了20万,比外出打工强!”程岭村养殖大户程丙耀说。

“太湖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县级财政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了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深化‘三养一种’产业布局,推动太湖黑猪、太湖小黄牛、花亭湖鳙鱼、天华谷尖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24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农产品网销额达11.6亿元,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坚持以县委、县政府规划为引领,强化财政精准支撑,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太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苏勃说道。

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通讯员李乐乐刘灿(照片均由太湖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