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萨达姆执政时期家家有房有车,他被推翻后,伊拉克的钱都去了哪? 这事儿得从萨达

萨达姆执政时期家家有房有车,他被推翻后,伊拉克的钱都去了哪? 这事儿得从萨达姆的经济算盘说起。1972年他把石油工业收归国有,赶上70年代能源危机,油价暴涨让伊拉克躺着赚大钱。那时候政府拿着石油收入搞基建、办福利,全国90%的家庭有房住,水电煤气费用还不到工资的1%。你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其实萨达姆心里打的是"石油换稳定"的牌——用高福利把老百姓绑在自己的统治战车上。 但好日子在两伊战争后变了味。这场打了8年的战争烧掉4500亿美元,直接把伊拉克从300亿盈余打成700亿外债。为了还债,萨达姆盯上了科威特的油田,结果招来联合国制裁。1990年的制裁有多狠?伊拉克石油出口被掐断,外汇储备从300亿暴跌到30亿,连进口粮食的钱都没了。这时候"石油换食品"计划本该救急,可萨达姆却偷偷走私石油,把200亿美元揣进自己腰包。你说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美国2003年入侵后,伊拉克的钱袋子彻底被打开。美军占领期间,光重建基金就有90亿美元去向不明,部分资金被用于美军和承包商的"灰色支出"。更绝的是,美国公司拿走720亿美元重建合同,却只让伊拉克企业分到2% 。那些本该用于修电厂、建医院的钱,最后都进了哈利伯顿这些美国公司的账户。 萨达姆时代积累的财富还被系统性转移。他的家族通过约旦、叙利亚的房产和银行账户转移资产,虽然规模只有10亿美元,但更严重的是国家经济命脉被外资掌控。战后伊拉克石油收入被存入美联储账户,美国公司获得油田开采优先权,2023年IMF报告显示,伊拉克非石油经济占比不足40%,经济命脉仍被石油和外国资本攥着 。 最惨的是普通老百姓。萨达姆时期工人月薪能买300公斤面粉,战后因恶性通胀,同样的钱连30公斤都买不到。2021年伊拉克青年失业率高达25%,60%人口在25岁以下,年轻人只能在巴格达街头举着"要工作,反腐败"的牌子抗议。更讽刺的是,萨达姆时代建立的2000多家国企,战后要么倒闭要么被外资收购,曾经的产业工人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活 。 有人说萨达姆的钱被美军抢走了,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被系统性掏空。从两伊战争的债务陷阱,到制裁下的走私腐败,再到战后的经济殖民,伊拉克的财富通过石油出口、重建合同、资本外逃等渠道,最终流向了国际资本集团和腐败网络。这出悲剧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的财富被少数人当作权力工具,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