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红军团长梁从学身中数弹,被战友误认为牺牲,草草掩埋在荒山上。 谁能想到,第二天,一个上山采药的老大娘,竟从一堆枯枝草叶下发现了他还有一口气。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这位没学过医、没用过药的老大娘,竟拿起剪刀,把他伤口上的烂肉一点点剪下来救命。 咱先唠唠梁从学团长的底子,他是安徽六安金寨人,1929年就跟着乡亲们闹暴动参加了红军,打反围剿、守根据地,十年间身上就没断过伤,最严重的一次子弹擦着骨头过,硬是咬牙指挥完战斗才倒下。1936年那时候,他在鄂豫皖边区打游击,对手是国民党的“清剿”部队,装备比红军好太多,那次战斗是为了掩护主力转移,他带着少数人断后,最后寡不敌众才中弹的。 战友们后来找他的时候,山里雾大,血腥味混着泥土味,摸他鼻息没动静,手腕也摸不到脉搏,当时医疗条件差,没人敢断定还有救,只能匆匆用枯枝草叶盖着,想着等局势稳了再回来迁葬——谁能料到,就是这“草草一埋”,反倒给留了条活路。 发现他的老大娘姓王,村里人都叫她王大娘,家就住在山脚下的小村落,丈夫早年被地主逼死,就靠上山采药换点粮食度日。那天她本来是去采柴胡,走到半山腰看见那堆枯枝不对劲,比别的地方高一块,还露着点灰布衣角——那是红军军服的颜色,她心里一紧,赶紧扒开看。 一摸梁从学的脖子,还有点温乎气,她当时也没慌,山里人常跟野兽伤、磕碰伤打交道,知道伤口烂了会要人命。她身上就带了把缝衣服的铁剪刀,掏出来在旁边的柴火堆上烤了烤,就蹲下来剪烂肉——你别觉得这动作糙,她剪得特别轻,生怕碰疼了人,梁从学后来回忆说,那会儿他醒着,疼得浑身发抖,却看见大娘眼里全是急活儿,愣是没哼一声。 王大娘把他拖到山洞里,每天天不亮就煮点稀粥送过去,下午就采蒲公英、马齿苋捣成泥敷伤口,这些都是山里人传下来的土办法,能消炎。那会儿敌人还在山下搜,她每次出门都得绕三圈路,把粥藏在竹筐底下,上面盖满草药,生怕被盘查的人发现。有一次差点被伪军拦住,她就说自己是去给病重的儿子采药,硬凭着一股狠劲蒙混过去。 就这么熬了二十来天,梁从学能拄着棍子站起来了,王大娘才敢找村里的地下党员——她知道这些人也是红军。后来党员们找了辆独轮车,趁着夜里把梁从学送到了几十里外的红军后方医院。你知道不?这位团长后来一路打到新中国成立,1955年还被授予中将军衔,每次跟身边人聊起过去,他都得说:“没有王大娘那把剪刀,我早烂在山里了,老百姓才是红军的根呐。” 其实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真不算少。红军走到哪儿,都把老百姓当亲人,帮着种地、分粮食,老百姓也记着这份好,藏伤员、送情报、运物资,哪怕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愿意。不是说老百姓不怕死,是他们清楚,红军是为穷人打仗的队伍,救红军就是救自己的好日子。要是换了那些抢粮抢钱的国民党兵,别说剪烂肉救人,躲都躲不及。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