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韩国刚跟美国签了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转头就被特朗普坑了。李在明窝了一肚子火

韩国刚跟美国签了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转头就被特朗普坑了。李在明窝了一肚子火,选择转头向中国示好。 4日,美国佐治亚州。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突击检查韩国现代汽车和LG能源解决方案在当地合资建设的一家电池工厂。 475名工人被抓,其中超过300人是持签证工作的韩国人。 执法人员荷枪实弹,封锁工地,用塑料扎带捆绑工人双手,押上大巴。从媒体视频来看,这些韩国人的手脚均被执法人员用铁链捆住,羞辱意味十足。 视频传回韩国,韩国人绷不住了。 韩国民众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愤怒。 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平台,批评声音铺天盖地。 这事儿搁谁身上不上火?前脚才签完天价投资大单,后脚就被“盟友”掀了桌子。三百多名韩国工人,像罪犯一样被铁链锁住押上车,场面堪比好莱坞大片——可惜全是羞辱剧情。 美国这一出“执法大戏”,表面查签证,里子恐怕早写满了政治剧本。特朗普时期就常拿移民问题开刀,没想到这回刀刃落在“自己人”头上。 韩国网友彻底炸了。Naver和Pann论坛热帖刷屏,有人怒骂“美国把我们当殖民地吗”,也有人嘲讽“政府刚吹完盟友情深,转头就被打脸”。 民众的愤怒不难理解。去年韩国对美国投资创历史新高,如今换来的却是手铐和铁链。所谓的安全合作,突然成了单方面安全陷阱。 李在明的转向可以理解。谁愿意热脸贴冷屁股?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经济现实面前,情绪再好也得低头。 但这步棋背后全是无奈。韩国一直想在美中之间找平衡,可美国这次突击行动,几乎是把韩国的面子撕碎了扔地上踩。 回顾历史,美国类似操作不是头一回。2017年,印度IT雇员遭大规模签证审查;2021年,中国学者在机场被无故扣留。对象在变,套路不变:用执法手段达成政治震慑。 区别在于,这次针对的是紧密盟友。拜登嘴上说着“重建同盟”,行动却比特朗普还粗鲁。说好的盟友待遇呢? 事件曝光后,LG和现代股价应声下跌。市场最怕不确定性,尤其当政策风险直接演成了暴力执法。 韩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超过千亿美元,涉及半导体、电池、汽车等多个关键领域。今天查工厂,明天会不会查办公室?美国式的“欢迎投资”,原来带着手铐的重量。 白宫尚未正式回应,只有ICE一句干巴巴的“例行执法”。傲慢,轻蔑,连借口都懒得认真编。 白宫去年发布的《印太战略》文件还明确写着“深化与韩国合作”,现在看简直像黑色幽默。合作什么?合作捆手链吗? 国际博弈中,小国常常被迫选边,但选边不代表要接受羞辱。韩国舆论这次罕见一致抨击美国,说明民心已有判断。 外交需要务实,不等于连尊严也能打折。拜登政府若继续这种强势作风,只怕盟友会越推越远。 眼下韩国转向中国示好,是无奈之举,也是清醒之举。至少中国从未用铁链对待过赴华工作的韩国人才。 经济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这个世界,终究不是谁拳头大谁就能随便写剧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