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

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贬为山阳公,汉献帝做山阳公后,还活了几十年,妻妾成群,子孙兴旺。再看看司马家族,江山是别人的,身无寸功。   建安年间的许昌朝堂上,汉献帝刘协更像个精致的摆设,曹操把他捧得高高的,礼仪规矩一点不少,可真正的实权都攥在自己手里。   有次汉献帝忍不住发火,说要是曹操想称帝就直说,别这么折腾人,曹操听了虽然吓出一身冷汗,却没动杀心,只是以后更小心地控制宫廷守卫。   这种克制不是因为心软,而是曹操心里清楚,汉献帝这块 “天子招牌” 还有用。   当时天下没统一,各路诸侯都盯着这个位置,留着汉献帝,既能打着朝廷旗号号令四方,又能堵住反对派的嘴。   后来曹丕称帝,这套逻辑依然管用,把汉献帝迁到山阳当公侯,保留天子礼仪,甚至说天下珍宝和山阳公共享,说白了就是做给天下人看,证明自己得位正统。   山阳公的日子过得不算差,从洛阳搬到浊鹿城后,刘协总算不用天天看别人脸色了。   他把在宫里学的医术用了起来,带着皇后到乡下给百姓看病,针灸用药都不收钱。   焦作当地至今还有传说,说夫妻俩常到田间地头帮人瞧病,遇到贫苦人家还会送药。   这种生活过了十四年,直到五十四岁才去世。魏明帝曹睿得知消息后,不仅自己素服发丧,还派了司空、司徒等高官去主持丧事。   葬礼完全按汉朝皇帝的规格办,陵墓取名 “禅陵”,连谥号都保留着 “孝献皇帝” 的尊号。   曹丕当年那句 “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虽有作秀成分,却实实在在让刘协得以善终,子孙后代也繁衍兴旺。   相比之下,司马家族夺权的路数就显得格外刺眼,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已经七十岁了,靠装病骗过曹爽,一出手就诛杀曹爽三族,连吃奶的婴儿都没放过。   这种狠辣风格后来成了司马家的标配,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更直接,因为曹芳想收回权力,干脆把这个皇帝废了,另立十四岁的曹髦。   最让人唏嘘的是曹髦最后的结局,甘露五年夏天,二十岁的曹髦实在忍不下去了,带着几百个宦官、僮仆就想冲出宫去讨伐司马昭。   可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就在这时下令,让成济兄弟上前刺杀,一支长矛从曹髦前胸穿入,后背穿出,少年天子当场毙命。   司马昭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治罪凶手,而是逼太后下诏骂曹髦 “不孝不仁”,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权力场上的刀光剑影里,其实藏着最朴素的道理,真正的权威从来不是靠杀人立威,而是看能不能守住基本的底线。   曹操父子再奸猾,终究给失败者留了条活路;司马家机关算尽,却因狠辣失了人心。   焦作的禅陵至今尚存,而洛阳城里曹髦遇害的云龙门外,早已找不到当年的血迹,只留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典故,让后人琢磨权力与道义的真正分量。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曹髦:一个皇帝的高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