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韩国选李在明上任,确实是选对了,是韩国民众的福气。看看他上任一百来天,先是改组内阁,积极体验和参加民间生活,了解民众真正的难处,亲自下小菜馆,点外卖,带动国民经济,然后拒绝亲自参加中方的阅兵仪式,不是和前几任一样首访美国,而是首访日本,去美国回来不到十天就被美国移民局算计了一把,他带领政府积极沟通协调,救出了同胞,还反制美国将减少投资,停掉向菲律宾贷款的7000亿韩元等等……几乎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以韩国的利益为先的。 这位从工厂工人一路奋斗到总统之位的领导人,用他独特的务实主义风格,为韩国外交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个性。 李在明上任伊始,就将恢复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他签署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组建“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强调必须以最快速度出台补充预算,缓解内需困境,重振出口引擎。 根据执行计划,政府向全民发放金额最高达5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816元)不等的“惠民消费券”,覆盖餐饮、旅游等10个重点行业。 同时推动通过了规模达15万亿韩元的补充预算案,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些政策初步见效:韩综股指KOSPI从李在明当选前的2700点冲上3300点,股市出现恢复势头。 在内政领域,李在明以“高效破局”姿态迅速展开行动。他上台次日便成立“国政企划委员会”,并于8月13日在原青瓦台发布《施政五年规划方案》。 一个多月内完成首轮内阁人选任命,为施政搭建起核心团队。此外,韩国国会还以194票的压倒性多数,接连通过了“内乱特检法”“金建希特检法”“蔡上等兵特检法”三项特检法案。 行政安全部发布政府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检察厅将被废除,并新设机构以取代其职能。对于通过政府组织改革实现调查与起诉分离后是否取消检察厅补充调查权这一争议焦点,李在明的态度备受关注。 李在明在当选韩国总统前曾表示将推行“实用外交”政策。在就任百日记者会上,他再次强调,将以“务实外交”推动韩国屹立于世界舞台。 他打破了韩国总统首次出访选择美国的惯例,选择了先访问日本。这一选择不仅传递了韩国对日本关系改善的决心,也是一种外交筹码,试图通过加强日韩合作来缓解与美国在诸如关税、军费和地区安全等问题上的压力。 面对美国,李在明也展现出不同于往届政府的坚定立场。针对现代汽车佐治亚州电池厂事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种双重标准会让韩国企业重新评估对美投资风险。” 李在明对美国撂下重话的事件值得深入分析。距韩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不到半月,美国联邦执法部门突击搜查韩国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在佐治亚州的一处电池合资厂,带走475人,其中逾300人为韩国籍。 这个投资75亿美元的项目是文在寅政府时期签署的旗舰合作工程,预计创造8100个就业岗位。李在明指出,这种强硬执法方式与韩国对美国公民的宽松管理形成鲜明对比。 他详细披露:“美国移民局在9月8日的突袭中,出动50余名执法人员,将475名工人戴上手铐押离工厂,其中312人持韩国护照。”这种公开细节的做法,在韩美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在李在明的百日记者会上,他对中美两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用20分钟详细说明韩朝关系现状,用严肃表情回应了现代汽车佐治亚州电池厂事件,但对中韩关系仅用30秒简单提及,强调“稳定发展”四字原则。 这种刻意低调引发媒体诸多猜测。首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金永焕分析,这反映出韩国政府在中美博弈中的谨慎立场:既要应对美国盟友的突发危机,又要避免刺激最大贸易伙伴中国。 实际上,李在明在访问美国期间,曾派特使团带着他的亲笔信访问中国。对于近期部分极右翼团体频繁在明洞等地举行反华示威,李在明也予以强烈谴责。 李在明还展现出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他叫停了向菲律宾提供的一项基础设施贷款计划,金额高达287亿比索(7000亿韩元),理由是该贷款“可能存在腐败”。 李在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项目被视为不合格项目,可能存在腐败,因此被立即勒令停止建设。”他补充说,“幸运的是,项目尚未启动”,相关资金也未发放。 这一决定避免了纳税人7000亿韩元血汗钱的浪费,并预防性地防范了腐败和管理不善的风险。此举不仅彰显了李在明政府对腐败的强硬立场,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韩国重视透明度和责任制的信号。 李在明执政百日之际,韩国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微升1.5个百分点至47.3%。 但真正考验还在后面:美国是否会因他的强硬表态而调整对韩政策?朝鲜是否会对他的缓和举措给予回应?韩国企业如何在对美投资与对华合作间找到平衡点? 李在明曾经说过:“不会与美国达成任何幕后协议,绝不会作出违背韩国国家利益的决定。” 这位从工厂车间走出来的总统,正在用他独特的方式捍卫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