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964 年,赵匡胤灭了后蜀,见到了艳名远播的花蕊夫人,一番交谈后,就迫不及待将她纳入后宫。七天后,花蕊夫人的丈夫后蜀主孟昶暴毙而亡,史书只留下 “七日而卒” 几个字。野史就有点意思:宋太祖毒杀降君,只为夺其爱妃。 花蕊夫人住进柔仪殿的第一个月,宫人常看见她对着蜀锦屏风发呆。那屏风是赵匡胤特意赐的,上面绣着成都的芙蓉花 —— 孟昶当年为博她欢心,曾让全城种满芙蓉,如今锦缎上的花色再艳,也抵不过她藏在屏风后的那幅小像。 像上是孟昶的模样,她只敢在深夜烛火最暗时拿出来,指尖轻轻蹭过像中人的衣袍,眼泪滴在绢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有次赵匡胤撞见她抹泪,问起缘由,她只说 “念及故国旧景”,赵匡胤没多问,只把南海进贡的明珠又送了一串,说 “往后有朕在,不用再想从前”。 她在宫中的日子,看着风光,实则如履薄冰。赵匡胤虽宠她,却从不让她插手朝政,连她随口提一句蜀地百姓的赋税,赵匡胤都只笑着岔开话题。 倒是宋皇后常来找她说话,皇后无子嗣,对皇子德芳格外上心,有时会拉着她的手叹:“德芳年纪小,往后还得靠陛下多照拂。” 花蕊夫人听着,只敢点头,不敢接话 —— 她无儿无女,在宫中唯一的依靠就是赵匡胤,哪敢卷入储位纷争。可她没料到,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开的。 那年深秋,皇家后苑的杏花却开得反常,赵匡胤兴致大发,召宗室子弟宴射取乐。 酒过三巡,赵匡胤端着酒杯,喊正在射箭的赵光义过来喝酒。赵光义却没动,目光落在不远处赏花的花蕊夫人身上,突然开口:“要臣弟饮酒也行,得请花蕊夫人折枝杏花来献。” 赵匡胤笑着摆手,让花蕊夫人去折花,他以为弟弟只是玩笑,没看见赵光义搭在弓上的手,指节已攥得发白。 花蕊夫人刚走到杏树下,指尖还没碰到花枝,就听见 “嗖” 的一声。 她回头时,白羽箭已穿透胸膛,鲜血溅在飘落的花瓣上,红得刺眼。 她倒下去的瞬间,看见赵光义跪在地上,抱住赵匡胤的腿哭喊:“陛下!红颜祸水误国,臣弟是为大宋社稷着想啊!” 赵匡胤僵在原地,手里的酒杯 “哐当” 掉在地上,酒洒了一地。 他盯着赵光义,眼里满是怒火,可赵光义抬头时,眼神里没有半分惧意,反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许久,赵匡胤才缓缓说:“继续饮射吧。” 宫人抬走花蕊夫人的尸体时,赵匡胤一直没说话,只是盯着那棵杏树,直到暮色漫进后苑。他不是不明白,弟弟这一箭,射的不只是花蕊夫人,更是在试探他的底线。 可那时他刚坐稳江山,赵光义手握兵权,朝中不少大臣是弟弟的人,他没法发作。只是从那天起,他夜里常做噩梦,梦见花蕊夫人满身是血地站在床边,问他 “为何不护我”。 七个月后的一个雪夜,赵匡胤在万岁殿猝然离世。宋皇后听到消息,急得浑身发抖,赶紧叫太监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 可王继恩转身就往晋王府跑 —— 他早被赵光义收买了。 等宋皇后看见赵光义带着人走进殿时,才明白过来,花蕊夫人那箭,不过是赵光义夺位的预演。 赵光义拿出一份 “遗诏”,说赵匡胤临终前传位给他,没人敢质疑,也没人敢说那遗诏上的字迹,和赵光义的笔迹有几分相似。 赵光义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那些可能威胁他皇位的人。 第二年北伐,庆功宴上,赵德昭为将士们求赏,赵光义冷笑一声:“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德昭回到府里,越想越怕,当晚就用剑自杀了。 又过了两年,赵德芳在家中 “暴病身亡”,死时才二十三岁。再过三年,皇弟赵廷美被安上 “谋反” 的罪名,贬到房州,没多久也死了。 宫里的老人偶尔会想起花蕊夫人,说她当年要是不进宫,或许还能在蜀地安稳过一生。 可命运没给她选择的机会,她成了赵匡胤的宠妃,也成了赵光义夺位路上的绊脚石。 那支射穿她胸膛的箭,不仅结束了她的性命,也拉开了赵光义清除异己的序幕。 多年后,有人在成都的芙蓉树下,还能听见老人们说起,当年有位才貌双全的妃子,用一首 “十四万人齐解甲” 惊艳了大宋,最后却死在了权力的争斗里,连个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信源:此女有多美?孟昶因之亡国,赵匡胤见之纳妃,赵光义得不到而毁之——搜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