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最新消息! 国际谴责声中,以色列坦克部队已经攻入加沙城,地面进攻正式启动,内塔尼亚胡迫于多方压力宣布停火又复火,玩“见好就收”的把戏。内塔尼亚胡此刻最想收的恐怕不是兵锋,而是国际舆论和对以色列的支持。可眼下,国际舆论正在向着谴责以色列的方向发酵,多个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军售,以色列可能面临数年的国际孤立。 在内阁会议上,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可能面临数年的国际孤立……多国已限制对以色列的军售,包括欧洲多个国家,德国已停止对以色列涡扇发动机出口,法国也已冻结对以色列无人机技术转让。”虽然,美国仍在不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援助,但以色列军工体系已经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为此,内塔尼亚胡不得不继续推动“自给自足”战略,以色列希望通过战争刺激本国军工发展,但现实是,以色列依赖于欧洲的精密设备和芯片制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在英法加三国联合国大会上将推动两国方案,已有23国承认巴勒斯坦主权。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军方在与美国高官通话时表示,国际舆论压力加快了加沙的“最终解决方案”。以色列军方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实施“最终解决方案”,可民调显示,54%的人认为战争过头了,以色列支持率近几日几周也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眼光越来越雪亮,以色列军方能不能听得见? 如今,欧洲对以色列的制裁已经从军用领域扩大到芯片和医疗设备等民用领域。以色列国防部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依赖于欧洲的精密设备和芯片70%。”以色列各大工厂正急迫寻觅替代方案,在东方大国、印度、印尼等国的工厂下单生产。为避免订单流失,以色列已经在墨西哥和土耳其建立起代工生产线,以色列中小企业也在寻觅替代供应商。由于生产工艺、标准和生产线转移等问题,以色列将面临短期内采购替代产品涨价,长期将面临军备和民用产品价格上涨、交货期延长等问题。这些,都将给政权带来更大的压力。 以色列一边在加沙战场硬撑,一边在国际孤立中慌忙“找补”:军售被卡、芯片断供,只能转向东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紧急下单,甚至跑到墨西哥、土耳其建代工线。可生产线转移的工艺鸿沟、替代产品的价格暴涨、交货期的无限延长,早已把“自给自足”的幻想撕得粉碎。更别提国内过半民众认为战争“过头”,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主权的声音越来越响——内塔尼亚胡眼下要收的或许不只是兵锋,更是即将失控的政权根基。只是,当加沙的废墟里传出更多哭声,当欧洲的制裁清单越拉越长,这场“见好就收”的把戏,真能有体面收场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