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分析
硅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HJT电池+光伏概念+芯片概念
1、根据2023年4月22日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在乐山产业基地投入了新的多晶铸锭炉,自主研发多晶硅碎料提纯再利用技术,用于硅片的生产,部分硅片直接供应给电池片生产厂家,部分硅片通过代工电池片后用于自身组件的生产,有效地降低硅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2025年5月15日互动易:公司在2006年开始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是国内首批实施BIPV绿色屋顶和绿色工厂的光伏企业,并且在各生产基地均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多次入选住建部示范项目,还先后对外承接了多个工业园区及高层建筑BIPV项目建设。
3、公司在光伏HIT电池方面较早涉足,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公司承担了深圳市科创委的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发项目,成功完成并通过验收。不过由于HIT电池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公司暂时没有继续进行批量化生产,目前公司主流产品依然是单晶硅、多晶硅与非晶硅太阳电池。
4、2024年年报,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是国内较早打通并拥有“从砂到电”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光伏接线盒、多样化便携式太阳能民用消费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等业务。
5、根据上市公司22年年报。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1261.19万,占比0.04%,行业排名16/102,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4.30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
主力净流入1261.19万827.34万353.19万1013.89万-2206.86万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3947.91万,占总成交额的5.11%。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83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3.83元,近期该股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3.92,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香年广场A栋8楼,成立日期2002年8月15日,上市日期2008年2月28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研发、生产、销售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光伏太阳能玻璃36.47%,电费收入35.25%,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21.53%,其他收入3.11%,其他光伏类产品2.71%,工程收入0.92%。
拓日新能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光伏发电。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光伏胶膜、BIPV概念、绿色电力、新能源、太阳能等。
截至8月8日,拓日新能股东户数9.48万,较上期减少2.94%;人均流通股14684股,较上期增加3.03%。2025年1月-6月,拓日新能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减少30.08%;归母净利润-6020.33万元,同比减少369.79%。
分红方面,拓日新能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449.80万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拓日新能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810.2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533.15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