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陈秋吉巴中观察施皓文马帼才
近日,网友石女士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上反映,在巴中市巴州区回风街道大溪口村4组,新改造的自来水经常浑浊不堪,有时颜色甚至呈黄褐色、泥浆色,根本无法饮用,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水管里流出的自来水为何浑浊?当地有何解决措施?如何保障居民的正常饮用水?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烦恼
自来水呈棕黄色且有杂质,村民只能自购桶装水或净水器
9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大溪口村4组的石女士家中,她揭开了厨房里白色储水桶的盖子,里面的水泛着黄色。“这是今天上午接的,已经算是这段时间水管里放出来比较干净的水了。”石女士拿出一个不锈钢水盆,打开自来水管,接了满满一盆水后,记者发现水色呈微黄色,少许黑色杂质沉积在盆中。
“我们之前在外地生活,今年7月搬回巴中老家居住,发现放出的自来水水质不太好,有杂质、颜色不对,不敢直接使用。”石女士边说边翻出7月拍摄影像记录,记者看到视频里水管流出的水呈现为泥浆色,“刚回来的时候,放出来的水不仅颜色不对,还有股腥味,工作人员上门解决后,水质稍微好一些,但过几天又不行了。”
石女士7月拍摄到的自来水状况
石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每次接了一大桶水后,需静置一段时间,才能舀中上段稍微干净的水来洗衣服、洗澡。至于洗菜、做饭的用水,则是从镇上购买桶装饮用水。“一桶水10块钱,我们已经买了20多桶,每次送水还需要5块钱的运费。”
随后,记者来到石女士的邻居岳玉华家中。“最近一段时间的水质确实不太好,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水基本是浑的。”岳玉华告诉记者:“我们花了一千多元安装了净水器,情况稍微好些。但每隔几个月就要换净水器滤芯,一次好几百元,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石女士的邻居家中,新接出来的自来水呈微黄色。施皓文/摄
记者了解到,近期在大溪口村微信群里,陆续有村民在群里反映自来水水质差、颜色深等问题。“每次出现问题,工作人员都解释说清洗蓄水池、管道坏了抢修,来来回回折腾,我们用水也不方便。”石女士说,希望能尽快解决用水问题。
原因
管道老旧、取水水库库容下降等影响了水质
记者了解到,石女士所在供水片区为巴州区平梁镇供水区域,供水厂为巴中源通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平梁水厂。记者来到该水厂,看到蓄水池中的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工序,水质呈透明色,未见杂质漂浮。
在平梁水厂,经过过滤、消毒等工序后的自来水呈透明色,未见杂质。施皓文/摄
为何村民家中的自来水却呈黄色?该水厂厂长董成述解释,一方面是因为管网老旧。“大溪口村4组是今年5月接入我们水厂的管网,此前该村使用的是另一村社自建水厂的水源。”董成述告诉记者,更换供水厂后,主管道进行了新装,但分流到每家的管道,则是沿用以前的,大多使用年限在15年及以上。管道使用年限过长,管壁容易产生水垢、附着物等杂质。
“同时,大溪口村4组地势较低,从水厂接出的管道达20余公里,管道内容易淤积余水。水龙头放水后,容易将此类杂质冲出,导致水质、颜色发生变化。”董成述解释,再加上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少,大多数村民逢年过节才返乡居住,管道冲刷的频率变低,管道洁净度不够,导致管内的沉积物容易被断断续续冲出。石女士一家也是今年7月从外地回家居住,可能与上述原因也有关系。
干旱也是原因之一。巴州区水利局水利股负责人杨清勇说,由于今年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水库库容下降,原本储水150万立方米的水库,如今仅不到10万立方米。“取水基本都是死水位的水,相较于活水位,水质会更差。”
在干旱天气的影响下,村镇供水也采取了分时段的措施,“管道内壁本身就有附着物、水垢,这样一开一关,每次打开水龙头,都容易冲出杂质。”杨清勇说,情况严重的话,可能需放水20分钟左右,水质才能恢复正常。“村民们心疼水费,排污的效果也不佳。”
此外,农村地区的水管多为明管,“遇上锄地、挖野菜或者暴雨天气石头滚落,都容易破坏管道,若不及时发现,也会影响用水。”
办法
一周至少两次排污,从其他水库引水,“确保村民用上放心水”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收到网友的相关反映后,巴州区水利局迅速行动,已督促源通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村镇的入户管道处增设了多处排污阀。
“提前把有杂质的水排出,让村民们打开水龙头就能放出正常的自来水。”杨清勇介绍,这两天也陆续在村镇排污放水,村民们反馈水质已恢复正常。“接下来我们还将增加排污频率,安排专人一周至少两次排污,确保村民一直用上放心水,而且排出的污水不计入村民水费,请大家放心。”
新增设的排污阀门,可提前将污水排出,水费不计入村民户头。施皓文/摄
针对水源不足的问题,巴州区水利局也启动了引水和调水工程。“已从其他水库引水入平梁水库,目前正在架设管网,预计10月底前完成引水,共能解决30万立方米的水,确保下半年的供水。”巴州区水利局副局长罗强介绍,当地还启动了从平梁镇新桥河调水的工程,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争取本月底出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该工程完工后,将从长远上解决该区域水源不足问题。
“我们还将陆续通过村民与企业自筹的方式进行支管网改造,并在村社修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不断改善水质,让村民们放心用水。”罗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