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
当前不少培训机构为吸引生源、提升竞争力,会以“保分协议”“报一赠多”等方式对外开展宣传招生,但也有部分机构在协议中设置不合理条款,单方面限制消费者权利,导致纠纷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9月17日,记者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该协会近期处理了一起某培训机构利用“高考保分协议”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
2025年6月,徐州市泉山区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刘先生投诉,称与徐州市泉山区某培训机构签订了一份“高考保分协议”,该培训机构为高考学生提供保分培训,承诺保底1门学科提升5分,3科提高20分。报一门送两门,缴纳8980元学费。学生上了三次课后,认为与老师沟通有问题,不愿意继续上课,家长要求退费无果,遂向该协会求助。
该协会工作人员会同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培训机构进行调查。经了解,该机构与消费者刘先生签订的“高考保分协议”中,约定乙方在签订协议后,不得无故退班,如退班甲方将扣除全部费用等相关内容。该培训机构认为,合同已经签字,乙方单方毁约,甲方不存在过错,所以不愿意退费。消费者则认为该机构上课时间晚、孩子对培训内容兴趣低、老师不能及时回答疑问,且只听了三次课、拿了七天课件,对机构未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调解,培训机构退还消费者80%的学费,合计7184元,消费者表示满意。
记者了解到,本案中,针对培训机构使用“保底提分”“报一赠二”绝对化用语等违法问题,相关执法部门已立案调查。
作者|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祝富通讯员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