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太监安德海被杀后,慈禧本来很是愤怒,可在得知安德海死后被扒掉裤子,当街展示,笑

大太监安德海被杀后,慈禧本来很是愤怒,可在得知安德海死后被扒掉裤子,当街展示,笑着说:“这个事,办得好!” 1869年8月7日,在山东济南府的法场上,一颗人头落地。 随即,刽子手竟当众剥去那无头尸身的衣裤曝晒。 这具被刻意羞辱的尸骸,属于紫禁城里曾经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安德海。 消息传回京城,慈禧太后却连声称“好”。 这声“好”字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深意? 安德海,出身微寒,早年净身入宫,凭借过人的机敏与察言观色的本领,在深宫之中步步为营。 咸丰帝在位时,他已是御前得宠的太监,常在皇帝耳边为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美言,深得慈禧信赖。 咸丰驾崩,安德海在决定慈禧命运的“辛酉政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冒险奔走于热河行宫与北京之间,为慈禧与恭亲王奕訢传递密信,为铲除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立下汗马功劳。 政变成功,慈禧垂帘听政,安德海也由此一跃成为太后身边第一等心腹。 得势后的安德海,气焰嚣张,不仅对朝中重臣颐指气使,竟连年幼的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他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致使慈禧屡屡训斥同治,母子嫌隙暗生。 安德海贪财好货,竟异想天开地演出一场“太监娶妻”的闹剧,慈禧非但不加斥责,反而赏赐白银千两、绸缎百匹。 1869年,安德海利令智昏,竟打起了离京南下的主意。 他以替即将大婚的同治帝采办龙袍及婚礼用品为名,说服慈禧允他出京。 离京前,慈禧深知祖制森严,再三叮嘱其务必低调行事,不可张扬。 然而,被权力与贪欲冲昏头脑的安德海,早已将太后的告诫和祖宗法度抛诸脑后。 他率领三十余名随从,乘坐两只气派的大船及数只小船,浩浩荡荡沿运河南下。 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竟在船头高悬一面旗帜,上书“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招摇过市。 沿途地方官员不明就里,见“钦差”驾临,纷纷前来拜谒巴结。 安德海来者不拒,中饱私囊。 殊不知,他这趟“奉旨南下”的旅程,既无朝廷正式颁发的谕旨为凭,亦无兵部签发的通行勘合,完全是一次严重违制、自蹈死地的狂妄之举。 七月二十日,船队行至山东德州境内。 恰逢安德海生辰,大摆宴席,引得两岸百姓争相围观。 德州知州赵新见此阵仗,心生疑窦。 “朝廷钦差过境,为何全无公文邸报?” 他火速将情况密报于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以清廉刚直、勇于任事著称。 他与安德海早有旧怨。 数年前,丁宝桢因平定捻军有功,蒙同治帝召见。 离宫时不慎遗落官帽,竟被安德海趁机勒索,索要四千两白银方肯归还。 丁宝桢虽愤懑,为顾全大局,最终只得支付两千两赎回。 此等羞辱,丁宝桢铭记于心。 如今安德海自投罗网,且公然违制,丁宝桢岂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丁宝桢早已接到同治皇帝通过心腹秘密送达的谕旨,令他严密监视安德海行踪,若有不法,可“严密查拿,毋庸审讯,就地正法”。 丁宝桢即刻命令德州知州赵新逮捕安德海。 然而,赵新慑于安德海“太后红人”的身份,迟迟不敢动手。 丁宝桢改命东昌知府程绳武追捕,程绳武率兵尾随安德海船队三日,仍因忌惮其背景而不敢擒拿。 丁宝桢震怒,深知地方官员顾虑重重,遂改派素以勇毅著称的东昌总兵王正起率精兵追捕。 9月7日,王正起终于在泰安县境内将安德海一行截获,一举擒拿。 随后,安德海被押解至济南。 丁宝桢一面将他严密看管,一面以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详陈安德海“太监擅出,妄称钦差,招摇煽惑,真伪不辨”等罪状,并请示处置办法。 奏折送达北京,同治皇帝立即召集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及军机大臣商议。 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訢本就对安德海跋扈不满,且违制事实确凿,力主严惩,按祖制“太监擅出皇城者,杀无赦”。 慈禧太后虽对安德海多有回护之心,然罪行昭彰,铁证如山,更有祖宗成法、慈安与恭亲王及朝议压力在前,纵有万般不舍,亦知回天乏术。 最终,慈禧在处决安德海的圣旨上,盖下了“同道堂”印玺。 八月七日,丁宝桢奉旨,在济南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为彻底消除民间关于慈禧与安德海关系暧昧的流言蜚语,丁宝桢下令将剥去衣裤,暴尸三日。 此举虽显酷烈,却以昭告天下安德海的太监身份,令谣言不攻自破。 消息传回紫禁城,慈禧初闻心腹被杀,勃然大怒,厉声斥责丁宝桢“胆大妄为”。 然而,当得知丁宝桢“暴尸三日”的举措后,慈禧的震怒竟奇迹般地平息了,甚至笑了,连声称“此事办得好”。 这声“好”,道尽了慈禧复杂的心绪。 安德海伏诛后,丁宝桢非但未遭报复,反因擢升为四川总督,任上颇有建树。 去世后,清廷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备极哀荣。 而安德海,最终只落得身首异处、赤身曝尸的可悲下场。 纵得一时恩宠,终难逃“树倒猢狲散”的宿命! 不得不说,奴才终究是奴才。 主要信源:(人民网——晚清内廷“红人”的迥异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