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丹枫
笔者在湖州九八医院(现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先后待了约十年光景。记忆中,湖州有“四大小吃”:丁莲芳千张包的鲜,震远同玫瑰酥糖的甜,诸老大粽子的糯,周生记馄饨的滑——这“四大小吃”,如同千年菰城的时光流转,堆砌出我十年青春里最温暖的记忆。
“丁莲芳千张包子”是我的最爱,这湖城“四大小吃之首”的名号,早已被湖州人刻进日常的味蕾里。清光绪四年(1878),湖州菜贩子丁莲芳以新鲜猪肉、千张为原料,裹成长枕形千张包子,配丝粉,名曰“千张包子丝粉头”,沿街肩挑叫卖。千张薄而韧,裹得方方正正,宛如玲珑玉枕,内里藏着猪肉的丰润、笋干的清脆,还有开洋碎屑点缀的鲜美,汤浓汁鲜;丝粉白而粗,久煮而不糊,柔软而可口。特殊的造型、特殊的口味,成为对湖城的特殊记忆。
当时常到两家店吃丁莲芳千张包子,一家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隔壁、湖州市国际大酒店对面,这是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的店面,排队的人特别多,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去排队品尝,虽然队伍很长,大家却心甘情愿等待。那里的千张包紧实味美,粉丝Q弹爽滑。另外一家店面在原九八医院附近,潮音宾馆隔壁,店面玻璃门上“丁莲芳”三字,总被晨光和晚霞镀成暖金色。
因为离单位近,我经常在傍晚时分去潮音宾馆隔壁这家千张包子店吃晚餐。已经非常熟悉的服务员大姐每次见我便笑,然后朝后厨扬声:“两个千张包,加粉丝,一盘鸡爪!”我喜欢坐在窗边,看对面中学的学生奔跑着掠过街角,看窗外的霓虹灯招牌在黑暗的天际闪耀。千张包端上来时,蒸汽氤氲着,香气先一步抵达鼻息。千张包咬开的瞬间,汤汁轻涌,得小心吸吮,再细嚼那混着笋丁和开洋的馅料,最后将吸饱了胡椒汤汁的粉丝哧溜着吸入口中。鸡爪卤得极为妥帖,轻轻一嚼便骨肉分离,卤香漫过唇齿,连思绪都染上八角的温香。
湖城的岁月,除了丁莲芳之外,口袋里常备着震远同的玫瑰酥糖,红纸轻裹,稍稍用力便碎成落英缤纷;芝麻香与玫瑰甜交织,含化在口中,连言语都染上花香。端午前夕,诸老大的粽子总要排起长队。肉粽里的肥腴化在米中,蛋黄粽的油香浸润着每粒糯米,趁热咬下,烫得呵气也不舍得停下。冬日深夜加班后,总要去周生记吃碗馄饨,馄饨皮薄如绡,似乎能窥见里面馅料,汤面撒着翠绿葱花,连汤带馄饨吃下,整个身子便温暖了。
离开湖州后,偶尔应邀到湖州参会,总要到千张包子店吃一碗千张,点一盘鸡爪,那添了笋干、加了开洋的千张包子依然是当年的味道。多年后,突然发现,湖州的味道,从来不只是舌尖的百味。它是丁莲芳蒸笼升腾的雾气,是震远同酥糖落下的碎屑,是诸老大粽子渗出的油香,是周生记碗中荡漾的热汤——这些味道将我的十年青春、菰城的无数辰光,与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温暖岁月,细细包裹成生命里最珍贵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