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四川攀枝花,一个没物业的老家属院,没装智能门禁,没雇人看门,靠着土法子,居然把外来车拦在门外,不是靠一把大锁锁住门,而是每家一把锁,全串在大门的铁链上,要进门,得开自家那把。业主姜先生将视频发到网上后,被网友调侃:“这哪里是挂锁,简直是区块链门禁,每家一把锁,谁都做不了主!” 这事说起来,全是被逼的。 小区里的车位,本来就不多,还几乎成了周边商户的免费停车场,姜先生有次下班,拎着刚买的菜,在院里绕了三圈都没找着空位,最后只能把车停到两条街外,拎着沉甸甸的袋子往回走,胳膊都酸了。 业主们也凑一起,商量过好几次,有人说装智能门禁,问了报价,要小两万,二十多户分摊下来,每家就得掏大几百,所以好些退休老人觉得不划算。 还有人提议,业主轮流守大门,这个更接受不了,因年轻人要上班,老人身体扛不住,说来说去,没个准谱。 后来还是开五金店的业主出了主意:“不如每家买把锁,自己管钥匙,开门各开各的,外来车没钥匙,想进也进不来。” 一开始,还有人担心麻烦,怕每天开关锁费事,结果第一天试了,就见效,那天傍晚,院里居然空出四个车位。 现在业主们进出,都得掏钥匙开自家那把锁,有时候碰到邻居,还会顺手帮对方把锁挂上,以前住对门都不怎么说话,现在开个锁的功夫,还能聊两句家常,谁家孩子放学没人接,邻居还能帮忙照看。 一来二去,邻里关系倒比以前热络多了。 网上有人调侃,这是最便宜的门禁系统,29把锁加起来不到三百块,比什么智能设备都管用。 还有网友说:这模式跟区块链似的,去中心化,每家都是“节点”,集体维护,还真没毛病。 其实,业主们哪懂什么区块链,大家只知道,自从挂了这串锁,回家再也不用找车位,晚上睡觉都踏实了。姜先生说:“麻烦是有点麻烦,但比起之前找不着车位的糟心,这点事算啥?”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办法也不是没有可完善的地方,比如可以给每把锁做个简单的标记,写上业主门牌号,避免新来的邻居或忘事的老人找错锁,再比如定期一起检查下铁链和锁具,锈得厉害的及时换掉,免得哪天锁卡住耽误进出。 “远亲不如近邻”,老小区的管理,靠的就是互相体谅、一起维护,其实生活里很多事儿都像这样,不一定非要靠高科技、大投入才能解决。 就像这29把锁,没什么复杂的道理,大家的事儿就大家商量着办,偏偏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办法,最能戳中问题的要害,也最能让人心甘情愿地配合,毕竟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实在、省心,不是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