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荆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向着正式开通迈出关键一步。这条连接襄阳与荆门、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不仅是鄂西北地区交通版图的重要补充,更以“速度+文化+服务”的三重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人们对未来出行充满期待。
从线路本身来看,襄荆高铁的建设彰显着“硬核”实力。116公里的正线长度上,69座桥梁与16座隧道交错,84.7%的桥隧占比背后,是工程建设者对复杂地形的攻克,也是对“中国高铁”技术实力的生动印证。3座客运站的布局兼顾实用与便捷,既有站的升级与新建宜城站的亮相,让沿线群众得以更高效地接入高铁网络,“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将进一步拉近襄阳、宜城、荆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为人员流动、产业协作搭建起快速通道。
宜城站的设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将“楚文化”基因融入建筑细节,堪称“交通枢纽+文化展示”的典范。外立面提炼“楚皇城牌楼”特征,候车大厅立柱雕刻“楚鼎勾连纹”、柱础阳刻古“宜”字,进站通廊与吊顶藻井还原楚式美学——每一处设计都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当旅客走进车站,不仅能感受到出行的便捷,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荆楚大地的历史底蕴,让车站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第一窗口”。而母婴室、无障碍通道、充电座椅等便民设施的配备,又从细节处传递着人文关怀,让“文化感”与“舒适度”实现了完美平衡。
筹备工作的细致入微,更让人们看到铁路部门的责任与担当。襄阳车站组织全员业务培训、开展设备联调联试,从运行图学习到客运组织推演,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襄阳客运段打造“龙韵骧梦”乘务组,围绕礼仪、应急、文化开展专项培训,让高品质服务成为标配;襄阳机务段选拔经验丰富的司机团队,为线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这种“全链条”的精心筹备,不仅是对旅客安全的承诺,更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践行。
襄荆高铁的即将开通,意义远不止于“多一条高铁”。它将加速鄂西北地区的资源整合,让襄阳的产业优势、荆门的经济活力、宜城的文化魅力实现更高效的联动;它将便利沿线群众的出行,让探亲、旅游、商务出行更轻松;它更将成为展示区域形象的新名片,让更多人通过这条高铁,认识鄂西北、走进鄂西北。
期待襄荆高铁正式开通的那一天,“复兴号”载着乘客穿梭于荆楚大地,在速度与风景的交织中,奏响区域发展的新乐章,也为更多人带来美好的出行体验。(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