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7 年,一位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说起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叫陈锡联,连长又

1947 年,一位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说起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叫陈锡联,连长又惊又疑,连忙问道:“你说的陈锡联,不会是我们的司令员吧?” 镜头拉回 1947 年的大别山,这边是蒋介石布下的二十多万重兵,把刘邓大军围得如铁桶一般;那边,连风都带着藏不住的紧张。 这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的一支先头连彻底迷了路,大伙儿正急得团团转,一个本地农民站了出来。 他叫陈锡礼,二十来岁,衣服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看着就是个实在的庄稼汉,话不多,却主动要给解放军带路。 路上闲聊时,战士们才得知陈锡礼有个哥哥十八年前去参加了红军,从此便没了音讯,大伙儿听了都挺感慨,这年头,谁家还没点生离死别的事儿呢。 直到陈锡礼随口说:“我哥原名叫陈谱庆,现在报纸上都叫他陈锡联。”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战士们当场就愣住了,连见惯场面的老八路连长都懵了,失声问道:“陈锡联,莫非是三纵那位外号‘小钢炮’的司令员?” 这位战场上的传奇猛将,竟然是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向导的亲哥哥? 消息飞快地从连队传到六纵司令部,政委杜义德和司令员王近山也吃了一惊。赶紧给三纵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陈锡联本人。 当时,这位 14 岁就投身革命、曾带着人夜袭阳明堡机场炸掉 24 架日军飞机的 “小钢炮”,正对着地图研究敌情。 电话里传来的消息让他半天没回过神,握着话筒的手都僵住了。确认清楚后,这位铁血战将再也绷不住,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没过多久,一辆手推车将拄着拐杖、白发苍苍且颤巍巍的陈锡联母亲雷敏,送到了三纵指挥所,母子已阔别十八年。 陈锡联再也控制不住,几步冲上去,“扑通” 一声跪倒在母亲跟前,抱着她的腿放声大哭:“娘,儿子不孝啊!” 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司令员,此刻在母亲面前,变回了那个叫 “谱庆” 的农家娃。 母亲抚摸着他的脸,眼里全是心疼和骄傲,半句埋怨都没有,只念叨着:“长高了,长壮实了。” 弟弟陈锡礼站在一旁,激动地看着,嘴里反复说着:“真没想到,哥你当了这么大的官。” 这句朴实的话,藏着一家人十八年的牵挂。 得知消息,炊事班赶紧熬了热乎乎的小米粥、蒸了松软的馒头,战士们也纷纷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悄悄拿了出来。 于是,在这间四处透风的临时司令部里,陈锡联一家围坐在一起,吃下了那顿盼了十八年的团圆饭。 可战火里的温情,从来都短得让人揪心,没几天,紧急转移的命令就到了,军令如山,部队必须准时出发,半点耽搁不得。 陈锡联亲自把母亲和弟弟送到山口,千言万语堵在嗓子眼里,他不敢回头,怕一看母亲和弟弟不舍的眼神,就再也迈不开脚。身后,母亲的声音轻轻传来,一遍又一遍:“谱庆,照顾好自己。“ 这次意外的重逢,成了陈锡联戎马一生里最珍贵的记忆。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就是这次见面,让他清清楚楚明白了自己在为谁打仗:为了保护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的老人,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像弟弟一样的农民能过上好日子。 比起那些空泛的口号,这个信念无比具体,也因此更有千钧之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