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

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这种奇怪的错位从数据上看得清清楚楚。中国海关总署刚公布的数字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咱们对美国的出口总值同比降了13.5%,光是8月份一个月,对美出口的降幅就扩大到了33.1%,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反观美国那边,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也不含糊,8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了2.9%,超市里的食品和加油站的油价涨得最凶,老百姓拿着钱却发现想买的东西要么贵得买不起,要么根本见不到影儿。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美国自己搞出来的政策在作祟。这几年美国一门心思要把供应链从中国挪开,又是推“友岸外包”把厂子迁到印度、越南,又是搞“近岸外包”让企业去墨西哥开厂,觉得这样就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可现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印度的工厂造出来的电子产品合格率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墨西哥的组装厂看着离美国近,可生产用的零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算下来成本反而更高了。 结果就是美国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越涨越高,以前二十美元能买到的中国产小家电,现在换了个东南亚牌子,质量没上去,价格倒涨到了三十多美元,老百姓能不闹心吗? 中国这边更憋屈,工厂里的货堆成山,可对美出口的路子越来越窄。 就拿长三角的那些企业来说,虽然通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往东盟国家运货的海铁联运箱子越来越多,前五个月就突破了100万标箱,同比涨了8%,但这些货很多都是先运到东南亚,换个包装再往美国送,中间多出来的运费、仓储费全得自己消化。 海关数据里有个细节特别说明问题,前八个月咱们出口的机电产品虽然涨了9.2%,但利润反而薄了,就是因为这些转口贸易把利润空间挤没了。 那些做衣服、玩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难,对美出口直接降了1.5%,厂里的工人都盼着订单能多起来。 美国看似手里有钱,可这些钱越来越不顶用。CNN最近报道说,美国老百姓的名义工资看着涨了点,但扣除通胀后实际就涨了0.7%,创了一年多来的新低。 超市里的番茄一个月就涨了2%,连速溶咖啡都在涨价,有经济学家直说了,这都是特朗普政府搞出来的事,驱逐了那么多移民导致农场缺人摘菜,商品能不贵吗? 美联储眼看着经济内生动力越来越弱,二季度国内购买者最终销售额增速从一季度的1.9%掉到1.2%,都在琢磨着9月要不要降息救市了。 中国这边虽然在想办法拓宽市场,对东盟出口涨了9.7%,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也涨了5.4%,但这些新市场暂时还填不上美国市场的窟窿。毕竟美国市场的购买力摆在那儿,一下子转不过来。 就像那些做汽车出口的企业,前八个月卖了6052.3亿元的汽车,同比涨了11.9%,可主要增量都来自东南亚和中东,美国市场因为各种限制,压根进不去多少。 现在两边就这么耗着,美国商店里的货架空着,中国工厂的货堆着,谁也不好受。但说到底,全球产业链不是说拆就能拆的,中国工厂能造出来的东西,不是随便换个地方建厂就能替代的。 美国手里的钱要是买不到性价比高的商品,那这些钱慢慢就会变成纸面上的数字;中国的货要是能顺着“一带一路”的路子找到更多新市场,撑过这段阵痛期,情况就会不一样。 这场拉锯战,考验的不光是经济实力,更是谁能把市场规律看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