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芡实又名鸡头实、卵菱、雁喙实、肇实等,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除去外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可供药用。《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因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
新鲜芡实营养价值高,可生食或煮食;芡的叶柄、花梗称芡秆或鸡头秆,是深受市场青睐的时鲜蔬菜;芡叶大肥厚,浓绿有皱褶,花色明丽,花形奇特,可作水生花卉观赏。
芡实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毫米,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应于通风干燥处储存,注意防蛀。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煎服,用量为10~15克。腹实肠燥、老年气弱、阴虚津亏而见有大便干结者不宜服用。
芡实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其食疗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芡实米粉粥
原料组成:芡实60克,糯米100克。
制法: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每次取60克,同糯米共煮粥。
服法: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用:适用于脾虚久泻、妇女带下、男性遗精遗尿等症。
芡实粉粥
原料组成: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去核)5~7个。
制法: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糊,放入沸水中搅拌,再放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
服法:随三餐适量食用。
功用:益肾健脾,敛肺定喘。适用于遗精、滑泄,腰酸无力,肾不纳气之虚喘及老年虚喘。
芡实缩尿粥
原料组成:芡实30克,覆盆子20颗,红糖1匙。
制法:将芡实煮烂成粥,覆盆子、红糖加在粥上面。
服法:随三餐适量食用。
功用:补肾缩尿。适用于遗尿、尿频等。
芡实薏苡仁糊
原料组成:炒芡实250克,炒薏苡仁500克,炒粳米250克,干姜10克。
制法:混合研细粉,每次取30~60克,加水调成糊状烧熟。
服法:放入精盐适量或糖少许,每日2次。
功用: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小儿腹泻不止,清稀大便中夹有不消化之物或乳块,腹部隐隐作痛,喜按喜暖,腹部肠鸣,手足发冷,形体消瘦等。
芡实八珍糕
原料组成: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子肉、薏苡仁、扁豆各30克,人参8克,粳米粉400克。
制法:将前几味共研细粉,再与米粉和匀,开水调和,蒸糕食用。
服法:每次15克,每日3次。
功用:适用于病后体虚乏力、便溏消瘦、脾虚食少等症。
芡实汤
原料组成:芡实20克,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各15克。
制法:水煎。
服法:早晚分2次服用。
功用:滋阴益肾。适用于小儿肾气虚弱遗尿症。
芡实糕
原料组成:鲜芡实1000克,大米粉250克,白糖适量。
制法:选用9月、10月新鲜芡实1000克,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后,去壳晾干,研粉。
如无鲜品,可用干芡实500克研粉。将芡实粉同大米粉、白糖一起加水拌和均匀,揉成面团,然后如常法做成芡实糕,蒸熟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当点心,温热食用2~3块。连用5~7天。
功用:补脾益肾固涩。适用于小儿慢性脾虚腹泻、肾虚遗尿。
芡实山药粥
原料组成:芡实粉500克,山药粉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
制法:将芡实粉、山药粉同糯米粉及白糖一并拌和均匀,备用。临用时取混合粉适量,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
服法:每日早晚温热空腹食用,每次用混合粉50~100克。连服7~10天为1个疗程。
功用:健脾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体虚羸弱者。
芡实核桃粥
原料组成:金樱子50克,芡实30克,菟丝子15克,乌梅30克,核桃仁30克,白米适量。
制法:煮粥。
服法:食用。
功用:补益阴阳。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摘编自刘强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食两用中药应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