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刘备夺取益州未满月,关羽擅自北伐,张飞却在阆中断粮三日, 建安十九年,刘备围困成

刘备夺取益州未满月,关羽擅自北伐,张飞却在阆中断粮三日, 建安十九年,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 这标志着刘备正式控制了整个益州,实现了《隆中对》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益州的得失对刘备集团来说意义重大,这块富庶的土地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基础。 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 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 这场益州之战打得并不轻松,从212年底开始到214年5月结束,历时一年半。 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关键在于得到了益州内部势力的支持,特别是张松、法正等人的策应。 刘璋投降后,刘备立即着手整顿益州内政。 任用益州本地人才,安抚当地士族,这些措施确保了益州的稳定。 同时,刘备开始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夺取益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夺取汉中,进而北伐中原。 刘备在214年平定益州后,于217年向北攻占汉中,战事维持两年。 汉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里是益州的北方门户,也是进攻关中的必经之路。 曹操早在215年就夺取了汉中,刘备如果不能拿下汉中,益州就始终面临被攻击的威胁。 汉中之战从217年开始,一直打到219年。 最终,刘备领有汉中,控制中国西南地区,汉中同时也成为益州屏障,同年秋进位为汉中王。 这场胜利让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也为接下来关羽的北伐创造了条件。 公元219年,刘备集团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 此时,该集团拥有益州、荆州(三郡)和汉中郡,并有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墉、房陵等三郡与益州的关羽势力相联。 刘备集团势力达到顶点。 就在刘备夺取汉中的同一年,荆州的关羽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219年,刘备已经稳定益州、汉中,荆州守将关羽见时机成熟,遂北伐曹操。 这个决定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非刘备的直接命令,而是关羽根据形势做出的独立判断。 当时刘备刚刚在汉中取胜,曹操的主力被牵制在汉中方向,关羽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时机。 关羽首先进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急求援军。 魏王曹操先后派出徐晃、张辽、裴潜、吕贡援救曹仁。 关羽的这次北伐初期进展顺利,特别是水淹七军的胜利,让关羽声威大震,史书记载"威震华夏"。 关羽北伐的时间选择确实很巧妙。 刘备刚刚夺取汉中,曹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线,这给关羽在荆州方向的行动提供了机会。 从战略上看,关羽的北伐是对刘备汉中胜利的呼应,形成了对曹魏的两面夹击。 可惜关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东吴的态度。 曹操派人连络孙权,希望孙权从关羽背后偷袭荆州。 由于刘备令关羽驻守的南郡本是孙权让予刘备的要地又位于孙权领地上游,且关羽势力过大令孙权不安。 孙权最终选择背盟,派吕蒙偷袭荆州。 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不料,公元219年底,关羽北伐失败,本人被俘遭害,荆州军队瓦解。 关羽的北伐虽然失败,但这次行动的战略意义不能低估。 从时间节点看,关羽选择在刘备夺取汉中后立即北伐,体现了蜀汉集团的整体战略协调。 只是东吴的背盟打破了这个战略构想。 张飞在这一时期的作用同样重要。 蜀汉司隶校尉西乡侯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 张飞镇守的阆中是益州东北方向的重要军事要塞,这里扼守着从荆州进入益州的通道。 张飞在阆中的任务主要是防范外敌入侵,保卫益州的安全。 阆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失守,敌军就可以直接威胁成都。 张飞在这里驻守七年,确保了益州东北方向的稳定。 关羽北伐失败后,荆州的丢失让蜀汉集团元气大伤。 221年七月,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 夷陵之战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蜀汉从此走向衰落。 回头看这段历史,刘备214年夺取益州到219年关羽北伐,这五年时间是蜀汉集团的黄金发展期。 刘备先是稳固益州统治,然后夺取汉中,实力达到顶峰。 关羽在荆州响应刘备的胜利,发动北伐,形成对曹魏的战略包围。 可惜这个战略构想最终功败垂成。 关羽的失败不仅丢失了荆州,也打破了《隆中对》的战略设想。 从此蜀汉只能依托益州一地,再也无法实现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军事行动的成功不仅需要正确的战略判断,更需要准确把握各方力量的动向。 关羽虽然选择了看似有利的时机,但忽略了东吴的反应,最终导致全局战略的失败。 刘备夺取益州五年后,关羽的独立北伐决策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次行动体现了蜀汉集团在鼎盛时期的战略雄心。 只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完善这个战略构想。

评论列表

崆峒山人
崆峒山人 1
2025-09-16 08:35
关羽北伐就是战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