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朱人杰:特斯拉前制造总监创业造车,要走马斯克未竟之路】汽车工业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关于效率的历史。行业领导地位的更迭往往源于制造方式的更新。从福特的流水线、丰田的精益生产再到大众的模块化平台,领导者们把制造方式当作产品来设计。
特斯拉曾是这一进程的继任者,CEO 马斯克比先驱们更进一步,把工厂当作产品来打造 —— 做一个制造机器的机器。过去十多年,特斯拉工程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不断追求更快的产线节拍,从引入一体化压铸技术到设计开箱工艺(Unboxed Assembly Process)组装新概念,一切创新都围绕着提高生产效率展开,不惜推翻常规。
但 2024 年特斯拉剧烈动荡,马斯克对比特世界和叙事更宏大的机器人事业,似乎比对汽车制造更感兴趣。特斯拉两个月内裁掉 1.4 万人,四位核心管理层之一的三电副总裁巴格里诺(Drew Baglino) 宣布离职。
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当时援引特斯拉员工的评价说,马斯克已经对电动车失去兴趣。证据之一是他砍掉拟采用开箱工艺的 “Model 2” 项目。
这也是特斯拉前制造工程总监朱人杰口中的最大遗憾。
不过他也对我们解释,马斯克没有否定也没有放弃新车用到的模块化造车工艺。“老马可能觉得如果车要解决把人从 A 点送到 B 点的问题,Cybercab 、Robotaxi 就可以,基于这个前提,再做一台面向消费者的车意义不大…… 现在得州工厂还在探索(这项工艺)” 朱人杰今年 9 月在他位于上海的新办公室对我们说。
现在他是新造车公司山子有谦 CEO。
46 岁的朱人杰深度参与了上海工厂奇迹,是特斯拉制造体系的核心人物之一,2004 年哈工大毕业后,朱人杰在一汽-大众担任工程师,参与速腾、高尔夫等多个车型的量产,2019 年加入特斯拉,历任制造高级经理、制造总监、制造工程总监。数位特斯拉员工和猎头评价朱人杰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汽车工厂厂长。
他对制造方法论似乎有着近乎理想主义的执念。在大众时期,他接受的是严密流程和标准化训练;在特斯拉,他领悟到更大胆的极限思维,“产品简单,工艺才能简单,效率才能极致”。
他不讳言在制造理念上是马斯克的信徒。2019 年马斯克视察上海产线时,朱人杰陪着他在还未完工的 Model 3 车身车间走了一圈。马斯克站在走走停停的流水线边上告诉工程师,汽车制造的效率极限是 5 秒下线一台车,流水线传送带运转的速度应该要比老奶奶走路更快一点,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不是车,而是制造汽车的方式。
在成功把特斯拉上海工厂变成全球效率最高的整车厂之后,朱人杰被派往得州奥斯汀工厂,负责解决最棘手的 Cybertruck 量产,让它从概念真正落地。马斯克曾说特斯拉用 Cybertruck “挖了自己的坟墓”,朱人杰则负责把特斯拉从坟墓里挖出来。
所坚持的信念已无法延续,离开成为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