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经别无选择,印度军方准备再投入250亿美元,购买114架阵风F4战机。印度已经没有办法了,但是,美国人却突然看明白,这里的门道了。 印度每年军费确实在涨,但庞大的武器升级开支所占比例远没有想象中高。 军内工资、福利,加上数目庞大的人员编制,其实直接吞掉了大部分预算。 真正能用来买先进装备的钱,远不如账面数字好看,数十亿美元的大单,对于印度财政来说压力并不小。 一步大跨越想靠阵风彻底解决空军现代化,结果发现原本想买百余架,现在连规模都得考虑砍一刀。 阵风确实技术成熟,印度也用得顺手,但维护和升级费用都不低。 而俄罗斯和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虽然有技术优势,可要全面接轨,也涉及到额外的后勤体系投入。 这就导致印度不得不在不同武器体系之间反复权衡,最终还是得回头选阵风这条不是最理想但相对稳妥的路。 把眼光放宽一点可以看到,不只是印度,周边许多国家近年都希望快速提升空军和海军的整体实力,特别是在印太这个热点地区,但美国在对这些盟友军售态度上,却变得格外谨慎。 之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装备采购态度,希望采买更先进的战机,但美方从最初的积极到后来的保守态度变化非常明显。 即使国会有人叫嚷着要全力支持,真正的采购审批最终只是象征性放行了些旧型号。 菲律宾的例子也非常典型,早些年在南海风头正劲,一度和美国讨论过不小规模的空军现代化采购计划,包括战斗机和护卫舰。 但在实际成交环节,美国要么故意慢拖,要么直接建议菲律宾“重新考虑”。 看得出来,美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主动给盟友兜底,其实这也和美国本身战略调整有关。 面对全球竞争压力,自家预算也有限,美方越来越倾向于有限军援+安全承诺,反而不愿再高调推动大规模军火输出,尤其担心引发地区军备竞赛,让局势更复杂。 这其实是因为美国考虑的不只是怎么帮盟友提振军力,更关注后台平衡,不想过度刺激另一方,避免全面激化地区紧张。 现在美国也在优先发展一些新兴领域,比如高精尖武器和太空军事实力,不太愿意无限制分散资源支持那些战斗力拉胯、不要命拼采购的国家。 越来越多国家发现:指望美欧长期兜底,其实不现实,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莫名被绑到大国博弈的风险之中。 印度这次大举采购阵风的选择,其实就是一个现实的缩影,国产化遇到瓶颈,只能买现成的,刚好西欧能搭个桥。 结果还没买齐,又要愁后期维修、升级还要出大钱,过去被数度寄予厚望的“全盘自主”,眼下只能搁置一边,但进口方案也丝毫不轻松。 美国对东南亚盟友包括菲律宾,也在军售上收紧了态度。 即便有政治支持,最多也就是有限放行、象征声明,和过去那种大规模支援、帮助盟友“全副武装”,已经完全不一样。 其实这些变化背后,都反映了国际军事合作正在悄悄发生分化。 对印度来说,靠价格高昂的一波大采购,能缓解部分装备短缺,但并没能彻底摆脱外部技术依赖。 后续一旦预算紧缩,升级、维护和补充新装备就会成为难题,印度的发展困局,是许多区域国家面临的现实写照。 而美方愈加谨慎的军售取舍,也让原本希望“靠美国吃定一切”想法陷入困境。 不管是印度的大额军购选择,还是美国对盟友军售的态度转向,都说明想依靠单一超级大国的安全方案早已不现实。 各国只能更多地思考自身战略自主、防务平衡,而不仅仅是烧钱堆装备,这背后的压力与思考,只会让区域安全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