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琦报道设施一应俱全,拎包入驻,两年免租,同时还可提供贷款支持、专业培训等服务……目前,朝阳建平县的产业赋能中心正成为创业者的“梦工厂”。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这个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平台已吸引60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近400人,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建平县产业赋能中心,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令人眼前一亮,路演中心、专业直播间、多功能培训教室一应俱全。这个刚启用不到一年的双创平台,已经成为当地最炙手可热的创业聚集地。
“一年省下两三万房租,还能免费使用高端直播间、接受专业培训,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刚入驻不久的咨询服务企业负责人王振军欣喜地告诉记者。更让他满意的是,税务、审批等服务也“送上门”,企业足不出楼就能办成事。
作为建平县重点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升级版,该中心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目前一期6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中心已收集300余条意向入驻信息,经过7轮严格评审,最终60家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产业涵盖猫砂生产销售、杂粮加工、电商直播、文化创意、智能设备等多个领域。
建平县人社局局长林宝辉表示,这一次政府大胆创新运营模式,“以前的孵化基地功能相对单一,由人社部门直接运营。我们认识到应该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于是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既要体现创业孵化,又要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为建平县主导产业赋能。”
中心运营负责人朱星琦表示,团队会第一时间与企业沟通,了解项目类型,提供针对性支持。“除了两年免费办公空间和共享设施,我们定期组织培训,总结企业发展‘通病’,为初创企业提供实用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素有“膨润土之乡”称号的建平,借助该平台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不少招商来的猫砂企业落地前,都先来中心过渡,我们提供场地和专业服务,帮助他们稳健起步。”林宝辉说。
作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创业者,王宏宇已经在中心扎根一段时间。“在这儿不仅能‘省钱’,更能‘生钱’。”他透露,通过园区内部合作,公司年利润已突破20万元,“生态圈一旦形成,商机自己会来”。
据统计,中心目前已组织近50场培训活动,超千人次参与。通过构建“3510”创新生态系统,包含三层服务架构、五级孵化体系和十大赋能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赋能。
林宝辉透露,未来,中心二期6000平方米空间将围绕重点项目招引落地,提供更多空间与服务保障。这个集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职业“五位一体”的赋能平台,正成为推动建平县经济转型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