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法治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聚焦铜陵政法系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书写平安“大文章”。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的安徽铜陵,近年来持续深入与沪苏浙地区政法系统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作,以深度融、主动融、多元融的姿态,提速扩大长三角“朋友圈”,“铜”心聚力书写平安“大文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铜陵政法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通过深化区域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制度创新,推出‘铜向法力’系列举措,推动政法系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和红利,形成更多具有铜陵政法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铜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昌红梅说。
针对跨区域、交界地带执法办案难点,铜陵市政法机关与长三角地区探索建立“打击共享”体系,凝聚作战合力。铜陵市检察机关依法稳妥办理跨区域重大敏感金融案件、商业秘密案件,与沪苏浙等地检察机关优化共享司法资源,强化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案件研商、办案协作、共同治理,促进区域法律政策和法律适用标准统一。
全市公安机关加强与沪苏浙等地公安经侦部门联动打击证券犯罪,全力侦办侵企知识产权案件,推动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今年上半年共破获侵企案件18起,抓获31人,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侦破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产品案件84起,涉案金额1.3亿余元。
“机制+共建”跑出了融“长”加速度。铜陵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荣胜说,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对接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推出“铜向法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聚焦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及人才培养等探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实现法律尺度一体化、政法服务一体化、交流协作一体化。
在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的核心区域,摆放着一块格外醒目的景观石,上面一行红色标语静静地指示着,这里是皖苏长江大保护司法协作(铜陵)示范基地。
“这个基地由铜陵中院、南京环境资源法庭、铜陵市长江办负责建设,系安徽、江苏两省法院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和参与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平台,具有案件审理、司法修复、法治宣教、理论研究等多重功能,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管杰介绍说。
自2024年基地筹建以来,铜陵与长三角地区司法协作越发紧密。该市法院深入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制定常见环境资源案件范围一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名录,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管理机制。截至目前,铜陵法院依法审结涉长江大保护案件55件,判决生态环境修复资金300余万元,并灵活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裁判执行方式,推进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资源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