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赔不起!”曹德旺问:“要多少钱?”司机说:“8000元一块。”曹德旺一听怒骂:“这也太欺负人了! 曹德旺1946年出生在上海,那时候家里条件还行,父亲有永安百货的股份。可1949年全家回福建,船在海上翻了,所有家产全没了,从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9岁才上学,因为之前交不起5毛钱学费,得靠村里先生担保。每天早上他得先去山上捡柴,背着柴火走几里路到学校,上课时常常因为累而打盹。教导主任当着全班面批评他,他一时顶撞,从此对学校没了兴趣,14岁就辍学了。没书读,他就得自己养家,干过各种活计。先是卖烟草,在街头摆摊卷烟叶招呼客人,后来卖水果,早起推车去市场挑货沿街叫卖。接着拉板车运东西,在泥路上一趟趟推,冬天还修自行车,手冻肿了也得继续。这些苦活让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的本事,夏天晒得汗流浃背,冬天冻得手脚发麻,但他从来没停下过。 1976年,曹德旺30岁,进了福清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做采购员。这是他头一次接触玻璃行业,那厂子规模小,环境差,但他脑子转得快,很快就学通了采购、生产和销售的门道。他帮厂子摆脱困境,转做建筑玻璃,慢慢有点起色。1983年,他看到厂子亏损严重,就找了4个合伙人承包下来,当上厂长。用两招扭亏为盈:打破大锅饭,改成计件工资;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那年他37岁,这步棋让他在玻璃领域站稳脚跟。 1983年夏天,曹德旺去武夷山旅游,给母亲买了根拐杖。回程坐车时,司机提醒他别碰坏车玻璃,说修一下要8000块。他当时就气坏了,因为他做玻璃生意,知道普通玻璃成本才几十块,这价格明显是坑人。他从事玻璃行业多年,清楚国内汽车玻璃全靠进口,日本厂商垄断市场,把成本几百块的货卖到天价。这事让他意识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零部件依赖国外,车企被卡脖子。他决定自己研发国产汽车玻璃,打破这种局面。先抵押房子凑钱,又全国跑市场调研。在东北,他看到司机买不起进口玻璃,用塑料布糊车窗,那场景让他觉得心酸。他花2万块从上海买旧图纸,带团队试验,但没经验,熔炉炸了好几次,厂房顶都掀了,钱烧得只剩5万,连工资都发不出。他天天泡车间盯着,头发都烤焦了,坚持下来。 1985年,曹德旺买了台芬兰熔炉,团队没日没夜搞,终于解决技术难题。第一片合格汽车玻璃出来,成本不到200块,质量跟进口货相当。1987年,他拉11个股东,集资627万成立福耀玻璃公司,产品定价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市场一下打开,订单排不过来。日本厂商慌了,先派人拿空白支票想收购,他直接拒绝。后来他们降价到2000块,想挤垮福耀,但他把成本压到1000块以内,扛住价格战,把对手赶出中国。从此,中国车企用上便宜国产玻璃,福耀一步步做大。公司在全球设厂,美国、德国、日本都有,员工几万人,产品占全球市场三成多。1993年,福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后专注主业,没搞多元化。2001到2005年,美国和加拿大反倾销案,他花一亿多打官司,全胜了,成了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样板。 曹德旺不光赚钱,还热心公益。从1983年起捐款,累计超200亿。帮穷人、修学校、救灾啥都干。2011年,捐3亿股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资助260多个项目。2021年,基金会捐100亿建福耀科技大学,办成民办公助、非营利学校,聚焦材料科学、精密仪器等高端领域,对标斯坦福。大学2025年获教育部批准,今年起招生,首批四个专业,年学费5460元,本硕博贯通培养。他还推动基金会和高校、海信、赛力斯合作,建联合实验室。78岁了,他还去视察生产线,精力足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