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两位英国少女用“掀起短裙露出内裤”的方式,来迎接刚刚在马岛战争中胜利凯旋的英国航母舰队。女孩儿的内裤上写着“Invincible”的字样,意为“无敌”。 马岛战争从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占领福克兰群岛开始,英国人叫它马岛。阿根廷军队突然登陆,英国政府震惊,马上派舰队远征。撒切尔首相决定出手,组建一支包括航母无敌号在内的任务部队。舰队跨越8000多英里海域,战斗持续74天,到6月14日英国宣布胜利。战争中英国损失255人,阿根廷损失649人。这场冲突不光是军事对抗,还重塑了英国的自信。战后国内爱国热情爆发,街上到处是庆祝活动。朴茨茅斯作为海军基地,成为舰队回归的焦点。9月17日,无敌号领头返回,码头人山人海。人们挥旗欢呼,表达对部队的支持。这背景让两位女孩的举动显得格外突出。 两位英国少女,一个19岁,一个20岁,她们来自普通家庭。一位家族有海军背景,从小听海军故事长大;另一位来自艺术家庭,喜欢画画和听广播。她们在战争期间认识,常一起关注前线消息。胜利后,两人想出这个方式庆祝。在那个保守的80年代,女性行为受限,这种举动挑战了社会规范。但她们还是做了,内裤上写“Invincible”,致敬那艘在战争中运载飞机执行任务的航母。码头现场氛围热烈,这举动融入庆祝,却也引发争议。有些人觉得大胆有趣,有些人认为不体面。报纸报道后,她们被称为“无敌女孩”,故事在当地传开。 战争细节值得一提。英国舰队包括无敌号和赫尔墨斯号,从朴茨茅斯出发。阿根廷空军多次袭击,英国损失几艘船如谢菲尔德号。地面战斗激烈,伞兵团在鹅绿战斗中阵亡18人。无敌号发挥关键作用,搭载海鹞战斗机对抗敌机。回归那天,朴茨茅斯天气晴好,海风吹来,民众情绪高涨。女孩们的举动发生在舰队靠近时,短暂吸引注意力。媒体捕捉到照片,传播开来。这事反映了年轻一代对胜利的直接表达,在保守社会中显得出格,却也体现了时代矛盾。 后续发展中,事件引起舆论分歧。一些媒体赞扬她们的活力,视作青春表现;另一些批评影响形象。报纸用“无敌女孩”称呼,故事流传一段时间。两位女孩生活没大变化。一位继续酒吧工作,后来嫁给海军军官;另一位搞艺术,创作海洋主题作品。每年6月14日,她们回码头回忆。几年后,这事淡出视线,但它成了马岛战争民间故事的一部分。战争胜利给英国打气,经济不景气时提振士气。这举动像个缩影,混杂骄傲和叛逆。 现在想想,这故事挺接地气的。1982年英国正转折,战后信心恢复。女孩们用这种方式喊出情绪,比官方仪式真实。无敌号不只是船名,还是胜利象征。放到今天,社交媒体会放大争议,但那时大家笑笑过去。时代变了,宽容度也不同。这事提醒我们,历史不光是大事件,还有普通人的小举动。